2005年,中国啤酒市场有两大热点:一个是北京,燕京与青岛两大巨头正面交锋;一个是广东,本地强势品牌珠江啤酒面对诸多列强兵临城下,奋勇抗战。两大战场让整个2005中国啤酒市场风云滚滚。

原以为,两军对垒之际,忙于阵前指挥作战的“大元帅”一定是眉头紧锁、风尘仆仆,甚至身上还带着一股浓浓的硝烟味。然而2006年2月23日上午10点,在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总部办公大楼里,坐在记者面前的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方贵权却是一脸平和的微笑,采访中,记者很少听到“战争”、“竞争对手”之类的词语。对于竞争激烈的广东啤市,方贵权的态度是要坦然面对,更要清醒认识。

■广东啤市:利润已经下降

《新食品》:有资料显示,2006年广东啤酒产能预计将达500多万吨,而市场消费量则仅约有300万吨,这意味着将有200万吨的啤酒无法消化。珠江啤酒一直占据着广东啤酒市场上40%的市场份额,您是怎么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方贵权:确切地说,根据广东省啤酒分会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整个广东省啤酒市场的总产能将为450万吨。

事实上,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是中国啤酒市场开放最早的省份之一。因此,无论是啤酒价格、市场化程度以及竞争的激烈化,广东市场都已经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时间。如今,不仅国内啤酒行业的三大巨头――青岛、华润雪花、燕京先后布局广东,就连国外的知名品牌AB、嘉士伯、喜力、英博等也开始瓜分广东市场。

广东市场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我想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广东是一个包容性很强、开放度高的市场。第二,广东经济发达,啤酒市场相对比较大。

《新食品》:除此之外,广东啤酒市场利润高是整个业内公认的,这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

方贵权:在很多人心里,都认为广东啤酒市场利润比较高,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也是一个事实。但是,近年来随着广东啤酒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广东啤市的利润已经开始逐年下滑,已不再是全国利润最高的地区了。有数据显示,2005年广东吨啤酒利润排名全国第五,每吨啤酒平均利润为200元,这一数字虽然仍略高于全国吨酒116元/吨的平均数,但广东吨啤酒的价格较2004年直接下降了20%,这个下降幅度是相当惊人的。目前,西藏、新疆、四川、湖北市场的吨酒利润都已经排到了广东的前面。

不过,虽说广东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应该看到,这450万吨的产能不仅仅局限于广东市场,也可以辐射周边市场。如今,除广东市场外,周边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等市场已经被我们确立为重点市场,2005年,这些周边市场的销量已接近珠江啤酒集团总销量的30%。

■第二阶段竞争:价格、品牌是焦点

《新食品》:一方面是各大巨头的强势进入,另一方面是整个行业利润的下滑。在这两大背景下,您认为2006年广东啤酒市场的竞争将出现什么变化?

方贵权:2005年,广东省啤酒产量为264.5万吨,排全国第二,仅次于山东。就现在广东啤酒市场来看,产能大于销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说白了,广东就这么大一个市场。你也想多占一点,我也想多占一点,广东市场上的企业每天所想的都是如何竭尽所能地将自己市场做到最大化,大家都来扩大,最终的结果就必然导致行业竞争加剧。

应该看到的是,在广东市场,无论是广东的本地品牌,还是外来的国内、国际品牌,经过2006年前的这一段“哄抢”时期后,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了各自在广东的布局。2006年广东的竞争将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大家比的是建厂速度、产能规模,那么在第二阶段里,价格和品牌将是这一轮竞争的焦点。

首先是价格。从最简单的市场规律来看,在价格和销量的公式中,价格和销量是成反比的,即价格越高销量越低,价格越低销量越高。面对供大于求的局面,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价格战难免会成为很多企业选择的方式。这对于一向坚挺的华南啤酒市场价格体系来说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

其次是品牌。2006年,广州市场上的啤酒企业将把更大的投入力度用于企业宣传、渠道管理、品牌塑造上,全方位地考虑如何从品牌塑造上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最终拉动终端消费。不光广东啤酒市场,未来整个中国啤酒行业竞争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品牌的竞争。

当然,2006年广东啤酒市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它的表现形势是多种多样的,价格和品牌之争只是其中两个最为突出的方面。

■外资:将竞争拉向更高层面

《新食品》:2006年1月19日,英博宣布将对珠江啤酒的股份从24%提高至25.31%。广东乃至华南市场的竞争是否会因此更加激烈?

方贵权:我一直认为,外资的进入,不仅对于广东或华南市场,对于整个中国啤酒市场有着很积极的作用。如果说,过去啤酒业的竞争集中在产品、服务、质量上,而随着外资的介入,各个啤酒企业将在品牌、战略和资本上展开一场激烈的角逐。

与国际知名的啤酒巨头合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弥补在管理水平、生产技术乃至赢利能力模式上的不足。比如对于珠江啤酒来说,为了实施全国化战略,我们目前需要很多的发展资本,但由于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使新股发行处于停顿状态,所以我们利用这个时间空档,选择以增资扩股的方式稳步推进发展步伐。

《新食品》:今年1月,英博以58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收购了福建雪津啤酒。英博的积极布局会不会与合作企业自身的全国布局相冲突?

方贵权: 就珠啤来说,我们与英博的合作协议中有着明确的区域分工。一直以来,英博集团和珠啤集团在市场上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作为世界最大啤酒集团,英博有着庞大的市场营销网络、丰富的市场资源和国际市场运作经验;而珠江啤酒是中国名牌产品,长期雄居广东省啤酒市场领导地位,有着庞大和运作有效的经销网络,品牌优势在中国十分明显。

珠啤与英博的合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从最初的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发展到现阶段的市场合作,双方一直是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在此次市场合作中,英博集团将贝克啤酒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先行官”,通过珠江啤酒的销售渠道,扩大贝克啤酒的销量,使贝克啤酒成为英博在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扛鼎品牌。珠江啤酒集团则“借船出海”,充分利用英博在国际市场的网络,重点拓展欧洲、南美和亚洲的韩国、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市场,目前,珠啤已经进入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