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啤危机:AB相机觊觎
- 发布日期:2006-01-27 啤酒工业信息网
“青啤与AB联盟的底线是这一百年品牌的控制权绝不能旁落。”近段时间接受媒体采访时,青啤总裁金志国总是特别强调这句话。
年底年初,一贯低调的金志国“频繁”亮相媒体,意味深长。
“AB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想吃掉青啤。” 东方高圣分析师冀书鹏说,目前青啤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一旦实行全流通,青岛国资委第一大股东地位将面临旁落的巨大危险。
觊觎由来已久
2005年4月,原本持有青啤14亿港元可转债、预计七年后全部完成换股的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美国AB(Anherser Busch)公司,突然提前三年完成全部换股。使其所持有的股权比例由最初5%上升到27%,与青啤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资委所持有的股权比例30.56%只差3.56%。
2005年12月5日,青岛市国资委召开股权分置改革会议,规定最迟一批上市公司2006年4月报方案,争取2006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股改,青啤股改提上日程。这样的政策举动,让青啤的股权陡增变数。
青啤百年品牌是否会落入外资之手,成为万众瞩目焦点。
“我们将会采取一定措施,力保股改后青啤的国资控股地位不变。”青岛市国资委产权管理处人士表示。
AB觊觎青啤由来已久。
青啤与AB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AB公司曾希望投资并控股青岛啤酒,但由于政策还不允许外资控股国企,因此合作未能达成。
1993 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使AB第一次有机会染指青啤。当年7月15日,“青岛啤酒”(0168.HK)在香港股市挂牌交易,AB作为战略投资者获定向配售青岛啤酒4500万股,占当时青啤总股本的5%。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AB和青啤的关系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1995年AB公司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力。这年收购武汉中德啤酒厂,旗舰品牌百威正式进入中国,并很快占据国内高档啤酒市场近50%的份额。
之后,为了进入中国中档啤酒主流市场,2004年6月,AB掏出51亿港元天价拿下哈啤,迅速打开中国啤洒市场的北大门,为其进一步向中国内陆挺进创造了先机。
这期间,AB对青啤的“工作”从来没有放松。AB中国总裁伯乐斯告诉本报记者,不久将来AB有“几个大计划”将要实施。这些计划之一便是参与中国整个啤酒工业的整合,包括哈啤、青啤。
“对于AB来说,拿下青啤势在必行。”冀书鹏说,“因为如果他稍慢一步就有可能被他的竞争对手SAB打下水。作为全球第二大啤酒商,SAB目前已经拥有了华润49%的股份,一旦其控股华润,中原市场就将成为SAB的天下。”
2002年,由于系列连续收购,青啤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情急之下的金志国力排众议做出一个危险决定:向AB定向增发3亿多股H股可转债,融资14亿港元,以解燃眉之急。
可转债伏笔
根据协议,青啤将分三批向AB公司定向发行这批可转债,三批转股价均比2001年底每股净资产溢价50%以上,且比协议签署当日H股价格分别溢价30.9%(一、二期)和24.5%(三期)。
如此高的溢价,一般公司都会避而远之,但AB不仅照单全收,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青啤几乎有点苛刻的另外二个条件:不再增持股份,向青岛国资委转让部分表决权。双方签定的《战略投资协议》中约定,AB公司全部完成转股后,将不再收购更多的H股股份。同时,AB公司7%的投票表决权转让给青岛市国资委。
“如果不是想收购青啤,AB显然不会做这样的傻事。”北京新同方投资顾问副总马宏兴说,AB的这个套路几乎和多年前收购哈啤如出一辙。
表面看青啤捡了个大便宜,实际上则面临着将失去第一把交椅的可能。事实的确如此,可转债发行不到三年,AB就以准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出现了,伯乐斯告诉记者,AB并不在乎眼前的得失,更注重长远利益。
对于今天这个结局,青岛市国资委当初似乎也早有预料。因此,在签协议时特意给AB提出了上述限制其表决权扩大的“双保险”。但是,对于具有丰富国际市场运作经验的AB来说,这所谓的双保险,根本就是小儿科。
尽管协议规定,AB持满27%股权后,不得再在H股增持,“但它仍可通过QFII向A股收购”,冀书鹏说。
同时,AB也可以通过再发行增持可转债的方式来获得控股权。根据青啤2002年9月30日的公司净资产来算,其时,其净资产约为32亿元,从静态看,青啤允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不超过12.8亿元,但是,随着青啤净资产额度的快速增加,青啤可能会再增发可转债。
“如果青啤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最大限额地发行转债(净资产的40%),AB通过定向或购买等方式全额得到了这些转债,待这些转债到期后全部转股,AB便增持了近29%的股份,控制权的转移是可能的。”冀书鹏如是分析。
在劫难逃?
AB在中国的运气总是格外好,还没等实施心中的计划,中国轰轰烈烈的股改开始了,这意味着AB完全可以不用费一兵一卒就能轻松获得控股权。
“从目前股改支付的对价方式看,青岛市国资委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几乎无法挽回青啤控股权旁落的命运。”冀书鹏说。
根据记者了解,青岛啤酒认为公司股改的最佳方案是大股东向A股流通股股东派送认股权证,但由于公司达不到发行认股权证的标准。所以目前青啤拟采用“类权证”的方式支付对价。但是此类方案尚无先例,因此青啤认为,在与股东沟通后结局难料。
以现金支付对价,对保留控股权是一个最好选择。但问题就在于,“在目前只有A股非流通股东支付对价,而H股东不支付对价的情况下,指望青岛市国资委出钱,他肯定不愿意”;另一方面,就是青岛国资委想出钱也出不起,“几个亿甚至十几亿的资金不是说拿就拿得出来的。”
所以,最后青啤最有可能采取的一种方式就是以送股方式支付对价。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几乎没有悬念地把青啤推上了“死路”。
目前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数将近4亿股,如果按照股改平均支付对价约10送3来计算,支付对价后青岛国资委的持股数将由原来的4亿股锐减至2.8亿股,持股比例也将由原来的30.56%下降至约21.5%,而AB的持股比例仍然保持27%不变。“这就说明,如果以送股方式支付对价,AB将自动被推上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冀书鹏说。
可以说,在向AB发行可转债时,青岛市国资委几乎想到了未来可能对公司不利的所有细节,但是他们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股权分置改革。“股权分置改革的确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青啤证券部张瑞祥表示。
从目前看,青啤已经没有退路,如果不按时完成股改就不可能获得进一步融资的权利,从而使控股权之争更为渺茫。
对于青啤来说,如何选择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进行股改,既能给流通股股东满意补偿,又不至于失去青啤第一大股东的身份,这样的办法似乎很难找到。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