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力啤酒中国遭遇滑铁卢
- 发布日期:2005-06-10 啤酒工业信息网
“喜力在深圳的销售明显不如以前了,特别是深圳夜场,下滑得非常明显。”日前,喜力啤酒深圳经销公司负责配送的员工向记者大倒苦水。该员工说,喜力啤酒在深圳销售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出货7万箱,而现在则只有1万箱甚至几千箱。
与深圳市场相对应的是,喜力在中国其他销售城市的销量也呈下滑趋势。由于喜力面临着全球净利下滑33%的现状,喜力荷兰总部日前宣布,鉴于全球销售市场的不济,现任首席执行官安东尼·鲁伊斯将于今年10月1日离职。
喜力深圳夜场跌出三甲?
据调查,在深圳夜场,除了青啤、百威、珠啤等小瓶装啤酒销量较大之外,喜力、嘉士伯等国外著名啤酒虽有铺货但销量并不大。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啤酒经销商都向记者表示,喜力除了在市区的6家“本色酒吧”连锁店卖得较好之外,其他地方的销售都不如人意。相比几年前喜力一个月出货高达7万箱的巨大销量,如今的喜力在深圳市场销量下滑情况严重。有人士估算,喜力目前在深圳平均每月出货约1万箱。按此数据与前几位的青啤、百威、珠啤、金威相比,喜力已在前三名之外。
据了解,两三年前,台湾著名的食品分销商——德记洋行是喜力在中国的总代理,当时喜力啤酒已成为中国高端啤酒的第一品牌。但喜力上海总部有关人士表示,喜力与德记的合作早就结束了,现在喜力所有的网络都由自己建设,在全国重点市场如北京、广州、深圳等设有自己的办事处(分公司),分管当地的经销商。
但对“销量是否下滑”这样的问题,喜力表现出一贯的低调。记者就喜力在深圳销量下滑之事多次向喜力深圳办事处求证,该办事处员工称,只有主管领导周总才能向记者解释这一情况,但直到发稿为止,记者未能直接联系上周总。
而喜力在深圳的主要分销商——冠生园销售公司负责人则称,喜力一直是高端啤酒的第一品牌,与青啤大众化定位不同的是,喜力要的就是金字塔最尖端的部分。但对于具体销量,该高层则支支吾吾不愿回应。
而喜力上海总部则称,这些问题涉及公司商业秘密,不便对外透露,如果要采访可以传提纲,但必须经过公司荷兰总部同意后才能安排人员接受采访。
百威、青啤迅速赶超喜力
在啤酒销售旺季来临的广州市场,珠啤、青啤、百威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层出不穷,啤酒市场争夺战早已箭在弦上。但对于喜力,这个夏天似乎迟迟未到,其仍然采取一贯的稳扎稳打的保守作风,既没有大量的媒体广告,也没有持续广泛的大型促销,与前三者的“热火朝天”形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业界猜测,喜力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态度,与其在全国的销量不如人意有关。有啤酒经销商向本报透露,喜力不但在深圳市场节节下滑,而且在广州、北京等大城市也呈现下滑的趋势。在众多大城市的夜场,百威和青啤早已代替了原来第一的喜力啤酒。喜力旗下的力波啤酒在上海遇到日本三得利的冲击,市场萎缩不少,而旗下另一产品力加啤酒依靠海南市场作为支点,在青啤、珠啤、金威把守的南方市场还未冲出重围。目前百威已占据了全国高档啤酒50%以上的市场,而青啤在深圳的月出货量已达到10万-20万箱,稳居深圳夜场销量第一的位置。
喜力与代理商终止合作
在深圳代理某啤酒品牌的资深经销商表示,喜力市场节节下滑与其失去德记洋行这一合作伙伴不无关系。曾在中国经营代理过喜力啤酒、都乐果汁、依云矿泉水、富维克矿泉水等国际著名品牌的德记洋行是著名的分销商。德记洋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市场销售经验和完善的营销网络。
德记洋行亚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泰腾贸易有限公司证实,德记洋行在两三年前已和喜力终止合作。业界人士称,是喜力想自己建网络控制终端,因而主动放弃与德记的合作。但记者获悉,德记洋行现在已是百威的合作伙伴,在北京市场,德记已将百威的网点打入燕京的老巢,成为北京市场夜场的主导品牌之一。
家族经营制约喜力发展
在分析喜力为什么销量下滑时,有人士称是因为喜力啤酒口感不够好,也有人认为喜力这几年走得太稳,过分注重品牌而忽略了市场的扩张。安海斯、SAB、英特布鲁等强势对手在中国展开了一系列并购行动,但喜力仍然保持一贯的冷静,只在金威啤酒中买下了21%的股权。还有人认为,相对于美国百威啤酒的本地化策略,喜力虽然进入中国多年,却迟迟未能实现本地化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去年底才在上海实现少量喜力啤酒本地化生产)。
但知情人士透露,喜力最大的弱点还在于家族式管理使喜力裹足不前。在喜力总部拥有最大话语权的是海内肯家族,该家族第四代传人香伦控制着最终决定权。
由于最终决定权在香伦手中,代表喜力行使中国区大权的喜力中国区CEO凌礼杰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凌在喜力公司工作已经10年了,但即使是其本人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也必须征得总部的同意。因为凌礼杰没有最终决定权,而总部高层又远离中国,因此对中国的市场决策势必相对滞后。这便造成了喜力在中国不温不火、被对手大幅赶超的现状。
链接
喜力去年全球净利下跌33%
在全球规划中,喜力一直将重点市场放在欧洲,但这两年欧洲的啤酒消费量基本趋于饱和,中国则已代替欧洲成为全球产销量最大的市场。与喜力死守欧洲不同的是,美国安海斯、南非SAB这些啤酒巨头立即将重点投资转向中国。据了解,安海斯旗下的百威啤酒刚进入中国的前8年不计利润地进行市场投入。如今,百威卧薪尝胆终于拿下了中国高档啤酒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而喜力的市场业绩却今不如昔,在美元疲软、北美和欧洲等重点市场销量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喜力2004年的净利润较往年大幅下降了33%。公司保持了6年两位数增长的纪录首次被打破,其股价也较高峰时跌了三分之一。
业绩下滑3大猜想
1.过分注重品牌忽略市场扩张
2.未能迅速实现本地化生产
3.家族式管理
喜力去年在华实现本地化生产
荷兰喜力啤酒公司是国际知名啤酒集团,产品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喜力亚太酿酒公司则是荷兰喜力在中国的合资公司,该公司在中国拥有海南、上海两个分厂,生产和销售虎牌、力加、力波系列啤酒。在去年之前,喜力主品牌啤酒均从国外进口,去年底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成为喜力啤酒在中国的首个生产点。
目前喜力在世界啤酒商中排名第四,位于英特布鲁、AB、SAB之后。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