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啤搅局

  就在华润倾力重整安徽啤酒业破碎河山时,重啤出现了。

  重啤集团是中国啤酒业五强之一,总资产31.3亿元,年产能200万吨,是继青啤、华润、燕京之后的第二集团领军企业。2003年,重啤低调重组池州九华山啤酒公司。时隔一年多以后,2005年3月16日,重啤在天长市再度出手,重组后的重啤安徽天岛啤酒公司成立。重啤因此在安徽拥有了25万吨的年产能。之后,重啤加紧了在安徽的并购步伐,业内最新消息称,重啤重组安庆、宣城两家啤酒企业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此,重啤大约动用3~4亿元的资金,有望在安徽拥有50万吨的年产能,仅次于华润,成为整编安徽啤酒业的一支新力量。

  啤酒业业内人士称,重啤在包括安徽之内的华东地区的扩张版图的步伐,与其雄厚的外资背景有关。去年11月,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股份公司出资5.25亿受让重啤5000万股国家股,成为重啤第二大股东。纽卡斯尔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啤酒业第六大啤酒酿造和经销商,2002~2003年度啤酒销量达500万吨,总收入50亿英镑,营业利润6.6亿英镑。

  重啤的进入让安徽啤酒业溢出了外资“泡沫”。目前安徽啤酒业已经开始被纳入国内啤酒业巨头的全国市场体系:华润啤酒将安徽视作打通华东市场的战略通道,青啤将马鞍山生产的啤酒送往上海,而重啤一举在安徽拿下50万吨的年产能,也是将安徽作为决战华东市场的重要制造基地。有趣的是,无论是华润、青啤还是重啤,其背后都有活跃的外资势力:世界第二大啤酒企业SAB Miller公司是华润的第二大股东,世界最大的啤酒制造商美国AB公司则是青啤的第二大股东。

  地处内陆的安徽啤酒业正逐步成为一个开放的行业,它既是国内市场的一部分,也是全球啤酒业棋局中的一枚棋子,随着重啤的到来,安徽啤酒业已经可以品出全新的滋味。

利润甘霖

  勿庸置疑,在安徽啤酒业的革命性转型中,华润啤酒扮演的是“领衔主演”。

  2004年5月,华润出资2.8亿收购龙津,开始引领安徽啤酒业走出“价格肉搏”与“通路拼杀”的血色黄昏。当时,安徽18间啤酒工厂的年产能为270万吨,而实际需求仅有110万吨左右,大量的产能闲置让安徽啤酒业在2004年前曾陷入全行业亏损的低谷。而在2004年,安徽华润达到盈亏平衡点,并微有盈利。另外一些盈利的啤酒企业包括阜阳雪地、安庆天柱、天长天岛等企业。

  安徽华润有关人士认为,华润整合龙津可以称作是安徽啤酒业的真正“拐点”。一方面,全国巨头整合本地企业之后,本地企业于是成了面向全国性市场的制造基地,比如龙津原来的纯生啤酒生产线目前已经成为全国市场雪花纯生啤酒的重要制造地,而青啤在马鞍山的工厂也是其全国的制造基地之一。这样,原本空置的产能资源就能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拓展了赢利路径。另一方面,华润并购龙津,也让本地啤酒企业开始真正思考自己的前途,很多啤酒企业开始选择更加理性进行产业运作,立足各自的中心市场,推出主导品牌,打造自己的营销网络,提升销售能力,从而改善了公司的运行质量,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在于,在啤酒业进入“资本为王”时代后,可以在资本买家面前要个好价钱。

  2004年之后,安徽啤酒行业走出狂躁杂乱,开始呈现理性氛围。于是,利润“甘霖”开始降临。

格局动荡

  仅仅在一年之间,安徽啤酒业便发生了质变。但快速变革也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动荡格局。

  华润作为最早介入安徽啤酒业的巨头,其老大地位已经确立。去年在安徽省110万吨左右的啤酒销量中,安徽华润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超过行业第二名的一倍以上。今年以来,华润再度发力购并了阜阳雪地啤酒有限公司,继在皖中市场确立领导地位之后,强化了在皖西北市场的强势地位,目前皖北地区除华润以外还有蚌埠迎客松、五河天井、固镇啤酒、宿州呵泉、淮北相王5间啤酒厂,但除了淮北相王啤酒赢利外,其它的4间啤酒厂处境艰难。

  拿下龙津后,也使得安徽华润更有精力开拓原本属青啤势力范围的江南市场。如今,在芜湖市,华润已经占到4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对青啤芜湖公司形成了强大的压力,而在黄山,华润也开始占据中高档酒市场6成以上的份额。安徽华润的一系列征战业绩也使其业绩迅速跻身华润啤酒在全国各地分公司的前列。宁高宁在离开华润集团之前,曾专门对安徽华润表示了赞赏,称华润坐稳了安徽市场的“老大”地位令其感到心慰。

  但重啤的突进,为安徽啤酒业的前景添上最大的变数。重啤跻身安徽啤酒业与其“沿江东进”,加速扩张步伐,欲与华润、青啤、燕啤平起平坐的雄心有关。早在2002年,重啤就提出“走出夔门,沿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扩张计划,并相继在安徽、江苏、浙江等华东区域布点十余处。显然,重啤在安徽的动作是为了配合在华东市场的战略,但重啤在整合了两间工厂之后,目前并未真正拿出具体有标志性意义的市场动作,似乎正在化解“体内真气”,这也更增添了安徽啤酒业未来走势的不确定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青啤,自从1997年进入安徽,相继拿下马鞍山、芜湖两间工厂后,青啤对安徽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一直守在江南一隅,这也与青啤最近几年内着力争夺沿海高端市场的策略有关,而安徽只是其制造基地,并不是核心市场。但在华润咄咄逼人的气势以及重啤棱角毕现的沿江战略之下,青啤的战略性“防守”能维持多久,它会采取强化地位的动作还是主动从安徽后撤?

  重重悬念笼罩着动荡的格局,但可以确定的是,全国乃至全球行业巨头的资本“醇香”已经开始在啤酒版图上的各个角落扩散,安徽啤酒业正步入正途。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