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主产区遭遇干旱,今年中国小麦产量仅略低于上年
  • 发布日期:2025-07-11     啤酒工业信息网
  北京7月10日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表示,尽管包括河南在内的小麦主产区遭受严重干旱,今年我国小麦产量仅比上年减少约0.1%。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小麦产量为1.3816亿吨,略低于2024年的1.3822亿吨。尽管河南、陕西等主产区遭遇严重干旱,但得益于及时灌溉和未发生其他重大自然灾害,全国小麦总产量仍保持基本稳定。
 
  河南和陕西均为国内小麦主产区,占到全国产量四分之一以上。今年5月两地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部分农户反映产量减半,但整体影响受到控制。
 
  冬小麦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98%,2025年冬小麦产量为1.3545亿吨,同比微降4.5万吨。与此同时,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减少0.1%至2307万公顷。
 
  进口需求预期和去年持平
 
  分析师认为,尽管产量略有下降,但由于国内库存充足,中国小麦进口量预计将与2024年持平。事实上,中国小麦进口量已连续两年下降,2025年前五个月的进口量同比骤降80%。这一趋势与2022-2023年中国作为全球头号小麦进口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由于今年中国进口需求下滑,澳大利亚等主要供应国面临小麦过剩问题。
 
  除小麦外,2025年中国夏粮总产量(包括大麦、燕麦、荞麦等其他谷物及豆类、薯类作物)也小幅下降0.1%,至1.4974亿吨,种植面积减少0.1%至2658万公顷。
 
  总体来看,尽管极端天气对局部地区造成较大冲击,但中国小麦生产仍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产量波动极小。稳定的国内供应使得进口依赖度进一步降低,反映出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
 
 
来源:博易大师
 
  斯塔夫罗波尔:降雨良好有助于产量创纪录
 
  与罗斯托夫形成鲜明对比,斯塔夫罗波尔今年降雨量增加30%,部分得益于"人工增雨"技术的应用。咨询机构IKAR预计该地区将创下小麦产量纪录,突破800万吨门槛。这种区域产量重构印证了俄罗斯农业部的长期战略:在维持南部传统产区产能的同时,加速开发北部和东部新耕地。数据显示,乌拉尔山脉附近的彼尔姆地区2024年小麦产量激增30%,配套化肥供应量过去十年增长三倍。
 
  系统性挑战:成本压力与设备短缺
 
  除气候压力外,俄罗斯农民正面临系统性困境。西方制裁导致农机设备及配件供应受阻,老旧机械故障频发严重影响播种和收割效率。
 
  卢奇农场负责人亚历山大?普拉霍夫表示,化肥和燃料等投入成本上涨迫使农户压缩生产规模,"仅能维持收支平衡"。尽管尝试种植替代作物,但考虑到出口市场的确定性,大多数农民最终仍选择继续种植小麦。
 
  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地理重构
 
  俄罗斯农业部副部长安德烈?拉津指出,1976-2030年间全国平均气温预计上升1.5度,这将推动农业边界向北部和东部扩展。乌拉尔化学公司数据表明,包括彼尔姆在内的北部地区化肥供应量过去十年已增长三倍。这种地理迁移虽带来新机遇,但南部传统产区的持续干旱仍构成重大挑战。当前罗斯托夫与斯塔夫罗波尔的产量分化,正是俄罗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进程的缩影。
 
  在全球粮食安全格局中,俄罗斯小麦产区的旱涝分化具有深远影响。斯塔夫罗波尔的增产虽能部分抵消罗斯托夫的损失,但利率高企、设备老化和投入成本上涨等结构性难题,将持续考验这个最大小麦出口国的生产韧性。随着气候模式变化,俄罗斯农业版图的重构可能加速,这对全球粮食贸易流向和价格稳定将产生长期影响。
 
 
来源:博易大师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