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乌豌豆与水产品协议背后:一场跨越战火的农业合作突围
- 发布日期:2025-03-10 啤酒工业信息网
2025年3月6日,基辅的一场签约仪式引发全球瞩目。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马升琨与乌克兰食品安全署长特卡丘克,在乌农业部长科瓦利的见证下,签署了《乌克兰豌豆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和《乌克兰野生水产品输华检验检疫和卫生要求议定书》。这场看似寻常的农业合作,实则是俄乌冲突持续三年之际,中乌两国在战火与制裁交织的困局中,开辟的一条务实突围之路。
战火中的“绿色通道”:协议背后的战略考量
1. 乌克兰的生存突围
在敖德萨港的硝烟尚未散尽时,乌克兰农民正在第聂伯河畔播种豌豆。这个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国家,农业出口占外汇收入的45%,但黑海航运受阻导致2024年农产品出口量锐减40%。此次中国市场的开放,直接为乌克兰带来两大生机:
经济输血:乌克兰豌豆年产量达47.6万吨,野生水产品出口额增长80.3%,对华出口预计年创汇超3亿美元,相当于重建50所乡村学校的资金
战略转向:摆脱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通过“向东突围”破解西方援助的“承诺疲劳”,乌农业部长直言“中国是乌经济复苏的关键支柱”
2. 中国的多元布局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此次合作暗含三重战略深意:
粮食安全网:乌克兰豌豆富含植物蛋白,可补充国内大豆缺口;黑海野生鱼类则为14亿消费者提供优质蛋白,缓解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压力
供应链韧性:在美欧对俄制裁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开辟乌克兰新通道,与俄罗斯、巴西等传统来源形成“三角稳定”
重建话语权:通过农产品贸易切入乌克兰重建,为后续参与黑海港口改造、农业基建投资埋下伏笔
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的双向激活
1. 乌克兰农业的“中国效应”
在哈尔科夫州的智能农场,中国援建的无人机播种系统正在作业。这场合作带来的不仅是市场,更是产业升级:
技术赋能:引入中国电商平台的“产地直采”模式,农户可通过App实时查看中国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
标准接轨:协议中23项检验检疫条款,推动乌克兰建立欧盟级质量体系,敖德萨渔港正引进中国AI分拣设备提升效率
物流革命:中欧班列“乌克兰专线”已试运行,未来豌豆从基辅发出12天可达成都国际铁路港,较海运节省20天
2. 中国市场的“品质革命”
在山东青岛的保税仓,首批乌克兰豌豆正通过光谱检测。这场合作正在重塑国内消费生态:
膳食升级:豌豆蛋白粉、即食鹰嘴豆泥等深加工产品,将冲击欧美品牌主导的高端市场
冷链革新:黑海鳕鱼采用-60℃超低温锁鲜技术,打破挪威三文鱼的供应链垄断
价格普惠:乌克兰农产品性价比优势显著,预计豌豆零售价将比澳洲同类产品低15%
地缘棋局中的东方智慧
在美西方持续向乌克兰输送武器的背景下,中国选择用豌豆和渔获搭建和平纽带,展现出独特的外交哲学:
1. 超越阵营对抗
平衡之术:既保持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又通过农业贸易支持乌克兰经济,证明“不选边站队”不等于“无所作为”
去武器化合作:协议聚焦病虫害监测、重金属检测等技术细节,避开敏感地缘议题,成为危机化解的示范样本
2. 重建新范式
可持续造血:不同于美欧的军事援助,中国通过市场机制帮助乌克兰恢复经济内生动力,基辅经济学者称之为“编织渔网而非施舍鱼竿”
民生优先:选择关乎200万农户生计的豌豆与水产品,直击乌克兰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敖德萨渔民说:“中国订单让我们重建了渔船”
未来图景:从贸易到全产业链协作
随着首艘载满乌克兰豌豆的货轮驶向天津港,中乌农业合作已按下加速键:
品类扩容:乌克兰计划三年内新增葵花籽油、有机蜂蜜等12类农产品输华,构建200亿美元级贸易规模
技术融合:中国农业无人机企业极飞科技正与乌方洽谈,拟在第聂伯河流域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
金融创新: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至65%,中国进出口银行将提供50亿元专项贷款支持乌农业现代化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