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阳毛尖茶啤被下“最后通牒”?玩“跨界”但别“越界”
  • 发布日期:2024-12-04     啤酒工业信息网
 近年来,中药茶饮、白酒咖啡、茶味啤酒……层出不穷的跨界联名撩动年轻消费者的尝鲜味蕾,也为企业带来巨大声誉和可观利润。12月2日,信阳市茶叶协会一份《关于维护信阳毛尖合法权益的公告》引发热议,其中提到,2024年12月31日前,所有“信阳毛尖”茶啤酒生产及销售企业应完成整改,不得将“信阳毛尖”字样作为产品名称等进行商标性使用,颇有“最后通牒”的意味。
 
消费市场上,跨界联名已成为企业“双赢”的某种成功密码。创意引领,跨界出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经常愿意为这份创意买单,不少跨界联名被消费者称为“梦幻联动”。比如贵州茅台与瑞幸咖啡推出的“酱香拿铁”,一经推出,备受欢迎。今年3月,瑞幸咖啡宣布其旗下产品酱香拿铁用户数量已突破2500万。
 
不过,随着跨界联名不断深入,有部分产品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跨界清单成倍扩容,产品名字也“逐渐离谱”。比如,花露水味儿的咖啡、火锅味儿的牙膏、冰红茶味儿的方便面等等,网友一边直呼“太奇葩了”,一边又按捺不住好奇心“想试一试”。
 
记者认为,联名跨界食品本身无可厚非,但在高歌猛进之余,有一些现象值得警惕。相关企业须绷紧质量弦、秉持法治观念,监管部门也要及时跟上,“跨界”但不能“越界”。
 
首先,跨界联名食品,更应关注食品安全。
 
跨界联名款的食品对于活跃市场有说不完的好处,但也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有的企业在制作过程中,将原本无害的两种食品“一兑了之”,这样做显然存在隐患;并且,此类食品在检验检测时,存在边界模糊、定位不清等问题。对此,既需要企业加强自律,也需要监管部门及时制定相关标准,杜绝“舌尖上的隐患”。
 
其次,跨界联名食品,应尊重知识产权、自觉维护相关法律法规。
 
以今年走红消费市场的“茶啤”为例,市场上数十种打着“信阳毛尖精酿啤酒”旗号的产品,其制作工艺却千差万别。这些产品凭借相似的包装,极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也影响了他们“信阳毛尖”品牌的认知。
 
“信阳毛尖”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保护,被企业违规使用在啤酒当中,不仅容易给品牌招损,也涉嫌侵权,可能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最后,跨界联名食品,需要厘清产品类别的边界,避免长期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
 
去年,在酱香拿铁走红之时,关于“喝了以后能不能开车”“按酒纳税还是按咖啡纳税”等话题引发热议,虽然相关部门及时作出了回应,但也暴露出跨界联名款的食品衍生出新的问题,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监管。
 
因此,在让人眼花缭乱的跨界联名款食品面前,需要消费者擦亮眼睛,也需要生产者和相关部门扛起责任,在跨界的领域出新出圈不出错、有门热门但不邪门。
 
 
 
 来源:大河财立方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