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销区分布看,山东是国内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和饲料加工省,年玉米加工量超过4000万吨,是国内最大的玉米消费市场。东北三省一区约占全国45%的玉米产量和20%的玉米消费量,是国内玉米最大的净流出区域;南方地区约占全国16%的玉米产量和42%的消费量,是玉米最大的净流入地区。
 
  因此,正常情况下,东北产区与山东和南方销区的玉米价格保持一个合理的运费价差,进而保证玉米市场有效流通。2024年5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呈现出“产区强、销区弱”的走势,产销区玉米价差维持在近年来低位。5月29日,华北地区玉米平均收购价2304元/吨,东北地区玉米平均收购价2295元/吨,价差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新低。
 
  上市初期东北玉米大量外流,政策性增储支撑东北产区玉米价格。
 
  2023年10月份,东北新季玉米大量上市初期,由于多元主体普遍看跌后市,企业收粮、存粮谨慎,价格快速下跌,产销区价差拉大导致粮源快速外流。2023年10~11月份,黑龙江玉米价格低于山东350元/吨以上,低于广东港口400元/吨以上。为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防止价格进一步下跌,2024年国家在东北地区分批次启动玉米调节储备和鼓励商业储备收购,东北玉米价格逐渐止跌企稳,并且随着粮源逐渐消耗,玉米供需向偏紧方向发展,存粮成本支撑玉米价格稳中有涨。
 
  华北地区增产明显,同时饲料需求有所下降,市场预期偏弱。
 
  生产端,据山东本地企业反映,2023年玉米单产明显提升,部分地区增产10%以上;需求端,受2023年底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当地反映生猪产能去化较为严重,饲料需求有所下降。山东省饲料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4月山东省工业饲料产量361.6万吨,环比下降2.9%,同比下降5%,叠加山东进口玉米及替代品供应较为充足,当地企业市场信心普遍不足,收粮、存粮积极性偏低,市场价格屡创新低。
 
  进口玉米及替代谷物量增价低,国际粮价下跌对销区价格影响更大。
 
  2023/2024年度全球玉米呈现产量和库存“双增”局面,供应宽松叠加宏观和资金面的利空影响,2024年一季度国际玉米价格创近三年新低,国内外玉米价格通过贸易相互传导,国际粮价走低带动国内市场价格下行。国际粮价大幅下跌后,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量增价低,截至4月底,2023/2024年度累计进口玉米及替代饲用谷物3435万吨,同比增加1743万吨,增幅103%,创历史同期新高。低价进口粮源主要供应销区市场,产区玉米与进口谷物在销区市场竞争性价比,销区玉米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更为明显。4月份以来,饲料原料供应多元,叠加小麦丰收预期,企业采购积极性偏低,价格连续走低,短期内造成地区走势分化、产销区玉米价差维持低位、价格持续大幅倒挂的局面。(粮油市场报)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