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温引发产情担忧 中晚籼稻价格“抬头”
  • 发布日期:2022-08-31     啤酒工业信息网
  本周,主产省部分地区早熟中稻上市,高温影响品质,但价格高于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水平。8月24日,湖北荆州新季早熟中稻米厂收购价2520~2580元/吨,个别储备库挂牌价2600元/吨;安徽巢湖米厂收购价2500元/吨。
  高温影响中稻生长中晚籼稻稳中有涨
  南方持续高温,对新季中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多省已收获上市的早熟中稻品质一般,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较低,企业加工新季粮源成本较高,抑制其采购积极性。同时,品质指标也很难达到储备企业收储标准,因此往年产中晚籼稻市场价格有所“抬头”,也反映出市场主体对新季中稻质量存在担忧。
  多省地方储备加速轮出,市场粮源供应相对充裕,预计接新前稻谷价格仍将保持平稳,优质稻价格偏强。8月24日,江西普通晚稻收购价2500元/吨,周环比持平;安徽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560元/吨,湖南“黄华占”中晚籼稻收购价2780元/吨,均上涨20元/吨。
  终端消费需求略有起色,中晚籼米出厂价以稳为主。8月24日,湖北“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3800元/吨,安徽普通中晚籼米3500元/吨,江西普通晚籼米3640~3900元/吨,湖南“黄华占”中晚籼米41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
  南方高温有望缓解北方产区产情良好
  上周,南方高温天气持续,继续对晚稻返青分蘖以及处于孕穗开花和灌浆期的一季稻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四川盆地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持续且强度加强,安徽南部、湖北大部、浙江东南部、江西大部、湖南大部、四川盆地东部、贵州东部等地农业干旱发展,不利于一季稻孕穗抽穗灌浆和晚稻分蘖生长。丘陵岗地、“望天田”、灌区末端等缺乏水源的地区受灾较重,中稻产量和质量均受到不利影响。
  华南及云南大部光温充足,利于一季稻产量形成及晚稻生长发育。东北地区大部及内蒙古东部气温正常或偏低1℃~2℃,光照正常,气象条件对一季稻灌浆较为有利。目前来看,东北产区水稻整体长势良好,据黑龙江监测点反映,今年产情与往年相比为平年,丰收基础较好。
  南方大部高温旱情有望在8月底缓和甚至结束,有利于水稻恢复生长。江汉大部、江南中西部、重庆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未来一周降水量不足25毫米,旱情还将持续。江淮大部、四川盆地大部、江南东部未来一周降水量25~100毫米,利于改善土壤墒情,旱情将有所缓解,总体利于秋收作物产量形成。8月24日起,江汉、江淮高温基本解除,26日起四川盆地、江南高温逐渐缓和,部分地区解除,利于作物恢复生长。
  销区市场走货稍快大米价格稳中偏弱
  本周市场消费略有起色,销区大米市场价格整体以稳为主,部分地区出现小幅下跌。8月24日,北京市场国标三级东北大米批发价4520元/吨,周环比持平。上海市场优质江苏粳米批发价4560元/吨,国标二级普通安徽粳米4160元/吨,均回落20元/吨。杭州市场国标一级黑龙江产圆粒大米批发价4860元/吨,国标一级黑龙江产长粒大米5900元/吨,国标一级江苏产粳米4360元/吨,国标二级安徽产普通粳米4260元/吨,国标二级安徽产晚籼米4260元/吨,均回落20元/吨。福州市场国标一级安徽产晚籼米批发价4080元/吨,江苏产粳米4200元/吨,均持平。
  学校开学在即,饭堂米备货需求增加,加之多地天气逐渐转凉,下游经销商中秋备货积极性也有所回升,销区大米走货速度有所加快,但考虑到局部地区疫情反弹对在外餐饮消费形成抑制,市场备货热情虽逐渐恢复,但仍不及常年,预计大米价格继续保持平稳偏弱态势。
  国际米价稳中回落汇率支撑进口成本
  本周,泰国大米出口报价小幅回落,其他出口国价格保持稳定。8月24日,泰国5%破碎率大米FOB出口价434美元/吨,周环比回落5美元/吨;越南大米395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360美元/吨,印度大米345美元/吨,均持平。
  尽管运输成本下降,但未出现大量订单,泰国大米出口价格略跌,降水充沛使得泰国大米供应充足;由于需求疲软,夏秋稻米收获上市,越南大米价格低于泰国,中国和菲律宾减少采购;印度东部和北部天气恶劣不利于稻谷生长,贸易商担忧稻米减产,已经开始提高蒸谷米报价。
  上周,人民币汇率跌破6.8关口,我国进口大米理论成本跟随窄幅波动。8月24日,广东早籼米批发价3770元/吨,周环比上涨10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理论到港完税价3105元/吨,国内外价差665元/吨,周环比缩小19元/吨;泰国大米3442元/吨,国内外价差328元/吨,周环比扩大15元/吨;巴基斯坦大米2843元/吨,国内外价差944元/吨,周环比缩小17元/吨。
  进口大米同比增长碎米占比超过六成
  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出口大米26万吨,同比增加5万吨,增幅27.8%;1月至7月累计出口大米123万吨,同比减少28万吨,减幅18.3%。7月份我国进口大米50万吨,同比增加21万吨,增幅72%;1月至7月累计进口大米408万吨,同比增加124万吨,增幅43.5%。2021/2022年度(10月/9月)以来我国共出口大米183万吨,同比减少12万吨,减幅6.2%;共进口大米545万吨,同比增加134万吨,增幅32.6%。
  我国进口大米中碎米占比较大,碎米进口占比超过六成。1月至7月累计进口碎米(包括长粒碎米和中短粒碎米)246.3万吨,占全部进口的60%;累计进口精米(包括长粒精米和中短粒精米)159.1万吨,占全部进口的39%。
  去年年中以来,国际大米价格迅速回落,我国进口大米存在价差优势,同时受乌克兰危机、国内饲料需求增长以及玉米、小麦价格较高影响,国内对低价碎米的消费需求增强,进口碎米多为饲料和工业用途。近期国际市场其他谷物价格虽有回落,但进口大米相比国产大米仍有明显价格优势,进口碎米用作工业和饲料需求较为旺盛,预计后期我国大米进口仍将保持高位。
  印度仍是我国进口大米的主要来源国,1月至7月我国自印度进口大米149.8万吨,占全部进口数量的36.7%;其次分别为巴基斯坦(103.9万吨)、越南(46.7万吨)、缅甸(44万吨)、泰国(40.4万吨)、柬埔寨(19.3万吨),占比分别为25.5%、11.5%、10.8%、9.9%和4.7%。印度和巴基斯坦大米凭借价格优势,已经占据我国进口大米六成以上份额,进口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