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下有色眼镜 理性看待外资并购
- 发布日期:2006-05-17 啤酒工业信息网
我们应该以理智的态度来看待近来蓬勃发展的“外资并购”,这种形势是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必然表现。
而且,老外也不是神,也有可能失去理智而犯低级错误。当看到英国英博以10倍市净率的60亿人民币巨资收购福建雪津啤酒时,业界一片哗然。有人以此出价直指外资“恶意”并购!笔者却恰恰以为,这也许是外资的眼光、手笔、实力,但客观上高价减持和出售雪津的地方国资局和其它老股东们做了一笔好买卖,老外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急迫地要进入中国市场,这时候,很可能作出不理智的决策,就有可能出价高于正常的估值。就好比“玉本无价”,关键看买家是否喜欢,对于张三分文不值的石头玩艺,也许李四爱不释手就愿意出个所谓天价。纵观国际并购历史和外资过去以收购方式投资中国的案例,价格失去理智的案例比比皆是,保不准过几年,我们中国的“青啤”、“燕啤”还可以远低于“英博”现在收购的价格买回这个“雪津”。在乳品行业,不是早就出现过类似故事吗?
笔者以为,如果要真正维护经济安全,同时促进中国公众与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有效的手段有两个:法制与实力。市场经济就是资本说话的经济,更是法律说话的经济,也越来越演变为知识和创新能力说话的经济。
一方面,中国需要透明,减少过多的灰色审批和潜规则,社会工作的效率才会提高、成本才会降低。比如,大家目光关注的机械行业,就在国家公布的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名单上,所以,外资才有大举收购的行动。而在钢铁行业,我国早已公开宣布不允许外资控股,那么无论是“华菱”之与“米塔尔”,还是“莱钢”之与“阿塞洛”,外资都屈居二股东地位。所以,判断很多经济行为要讲究法制,外资的大额、中长期投资行为都是认真研究了中国的法律的。
另一方面,中国更需要增强企业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过度的保护只能是保护落后。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业是最早开放的,北电、摩托罗拉等早就横行于中国,也曾开展过现在看来是全行业合资的举动,结果怎么样?正是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那些没有依靠外资、也没有政府保护的“华为”、“中兴”于夹缝中脱颖而出,不仅在国内有一席之地、可圈可点,而且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之林”。
而反观中国保护的汽车业,至今基本没有可以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民族品牌,国内的中高端、利润丰厚的主流汽车品种,也大多是合资品牌,中国人只是进行另外一种含蓄的代工而已。
笔者提醒媒体注意数年前“特变电工”对“沈变”的收购,就充分体现出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企业才能够真正参与平等的国际竞争。
中国是个大国,又有对社会大众和国民负责任的执政党,更有成熟、理智的政治、经济领导群体,笔者不相信中国会步南美、东南亚等小国的后尘。当然,警惕是需要的,但绝对不是一棍子打死,也不是“一卖就灵”。
有些人总是容易把一件微观的事情上纲上限,动辄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国历史上犯此类不实事求是的作风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希望历史不要重演。由于我们处于转轨和渐进式国际化及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不熟悉经济生活中的国际惯例(如私募股权收购资本对企业的杠杆收购现象)从而导致误解和出现一些不理智的模糊认识是正常的。
中国人需要的是胡总书记倡导的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更需要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不要再抱着五千年文化、四大发明、泱泱大国的姿态自欺欺人了,我们需要的是奋发图强、卧薪尝胆,不需要愤青骂娘、夜郎自大。
而且,老外也不是神,也有可能失去理智而犯低级错误。当看到英国英博以10倍市净率的60亿人民币巨资收购福建雪津啤酒时,业界一片哗然。有人以此出价直指外资“恶意”并购!笔者却恰恰以为,这也许是外资的眼光、手笔、实力,但客观上高价减持和出售雪津的地方国资局和其它老股东们做了一笔好买卖,老外们看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急迫地要进入中国市场,这时候,很可能作出不理智的决策,就有可能出价高于正常的估值。就好比“玉本无价”,关键看买家是否喜欢,对于张三分文不值的石头玩艺,也许李四爱不释手就愿意出个所谓天价。纵观国际并购历史和外资过去以收购方式投资中国的案例,价格失去理智的案例比比皆是,保不准过几年,我们中国的“青啤”、“燕啤”还可以远低于“英博”现在收购的价格买回这个“雪津”。在乳品行业,不是早就出现过类似故事吗?
笔者以为,如果要真正维护经济安全,同时促进中国公众与国家的利益最大化,有效的手段有两个:法制与实力。市场经济就是资本说话的经济,更是法律说话的经济,也越来越演变为知识和创新能力说话的经济。
一方面,中国需要透明,减少过多的灰色审批和潜规则,社会工作的效率才会提高、成本才会降低。比如,大家目光关注的机械行业,就在国家公布的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名单上,所以,外资才有大举收购的行动。而在钢铁行业,我国早已公开宣布不允许外资控股,那么无论是“华菱”之与“米塔尔”,还是“莱钢”之与“阿塞洛”,外资都屈居二股东地位。所以,判断很多经济行为要讲究法制,外资的大额、中长期投资行为都是认真研究了中国的法律的。
另一方面,中国更需要增强企业内在的核心竞争力,过度的保护只能是保护落后。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业是最早开放的,北电、摩托罗拉等早就横行于中国,也曾开展过现在看来是全行业合资的举动,结果怎么样?正是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那些没有依靠外资、也没有政府保护的“华为”、“中兴”于夹缝中脱颖而出,不仅在国内有一席之地、可圈可点,而且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之林”。
而反观中国保护的汽车业,至今基本没有可以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民族品牌,国内的中高端、利润丰厚的主流汽车品种,也大多是合资品牌,中国人只是进行另外一种含蓄的代工而已。
笔者提醒媒体注意数年前“特变电工”对“沈变”的收购,就充分体现出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企业才能够真正参与平等的国际竞争。
中国是个大国,又有对社会大众和国民负责任的执政党,更有成熟、理智的政治、经济领导群体,笔者不相信中国会步南美、东南亚等小国的后尘。当然,警惕是需要的,但绝对不是一棍子打死,也不是“一卖就灵”。
有些人总是容易把一件微观的事情上纲上限,动辄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中国历史上犯此类不实事求是的作风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希望历史不要重演。由于我们处于转轨和渐进式国际化及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很多人不熟悉经济生活中的国际惯例(如私募股权收购资本对企业的杠杆收购现象)从而导致误解和出现一些不理智的模糊认识是正常的。
中国人需要的是胡总书记倡导的自主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更需要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不要再抱着五千年文化、四大发明、泱泱大国的姿态自欺欺人了,我们需要的是奋发图强、卧薪尝胆,不需要愤青骂娘、夜郎自大。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