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煤大省直面资源小省难题
- 发布日期:2006-03-27 啤酒工业信息网
“去年全省煤矿共产原煤1.31亿吨,居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之后,仅排第五位。”省煤炭工业局负责人今天表示,“与此同时,目前全省人均占有煤炭储量仅有46吨,仅占全国人均占有煤炭储量145吨的31.7%。”产煤大省与资源小省成为山东不得不面对的最大问题。
一方面,全省煤矿受五种自然灾害威胁的矿井占70%以上,煤炭开采日益艰难。而同时,煤炭生产后劲又严重不足,产煤大省地位逐年下降。山东煤炭产量由2002年的全国第二,滑落到去年的全国第五。而煤炭储量又少之又少。据统计,目前全省现有煤炭地质储量238亿吨,可采81亿吨,经济可采量只有40亿吨,不足内蒙古的1/10,仅相当于淮南一个煤田,按年产1.45亿吨计算,可采28年。
由于煤炭储量有限,造成了矿井生产接续紧张。省煤炭局的资料显示,目前全省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基本分配完毕,矿区、矿井接续非常困难。现有生产矿井80%以上采掘接续紧张,全省14处煤矿开采深度已经超过千米。新建矿井更是严重,有些矿井到了不搬迁村庄,不进入村下采煤,就无煤可采的地步。去年,全省共有生产矿井327处,年生产原煤1.31亿吨,平均每矿年产煤只有42.2万吨;特别是131处乡镇煤矿,平均每矿煤炭的年产量只有4万吨。
为了解决产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的矛盾,我省提出,要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必须着力推进五个转变:一是生产布局向集约型转变。大力培育发展大型企业集团,逐步整合重组中小煤矿,提升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煤炭资源。二是经济增长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今后5年全省煤炭生产总量稳定在1.5亿吨左右,加快煤炭深加工和非煤产业发展,提高煤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安全生产向本质安全型转变,形成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四是资源开发向外向型转变。加快省外、国外煤炭资源的储备开发,从战略上建立起我省新的能源基地。五是矿区发展向环境友好型转变,坚持开发煤炭资源与保护环境并重,切实解决环境污染和土地塌陷问题,促进煤地双方和谐发展。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