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结束煤电博弈要有大局意识
- 发布日期:2006-03-15 啤酒工业信息网
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交通部日前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重点煤矿和电力企业务必在2月底前,完成全年电煤合同和运输合同的签订任务。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发改委采取措施干预煤电博弈的一个信号。
煤电博弈起于去年底发改委决定取消实施多年的电煤价格干预政策。今年初在山东济南召开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煤炭行业坚持涨价,发电企业则不买账,双方僵持不下,原计划签约的4.92亿吨电煤,仅签订3000万吨合同,不足6%。
煤电博弈实质上是利益之争,是放开煤价、煤炭市场化后必然出现的问题。其存在的客观性在于煤炭是市场经济,电力是计划经济,两股道上跑的车,并道而行必然产生碰撞、摩擦。但是,如果煤电继续“搏”下去,会对电力生产与电力供应带来影响,进而波及到社会生产生活,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尽快结束煤电博弈乃当务之急。
结束煤电博弈,关键要有大局意识。尤其煤炭行业,要从国家和社会的全局利益出发,自我节制漫天要价。因为,国家发改委取消电煤价格干预是有前提的,即“必须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也就是说取消干预并不意味着涨价,很显然煤炭企业“误读”了,以为放开煤价就可以狮子大开口。事实正是如此,在电煤订货会上,煤炭涨价幅度普遍在15元至60元/吨,个别省份高达100元/吨以上,叫人咋舌。
其实,目前煤炭价格之高已经背离其价值,有违市场经济规则。据统计,2005年煤炭行业的利润比上年增长78%,仅神华集团一年赢利就高达220亿元。与之相比较,全国五大发电公司利润加在一起也只有140多亿元。煤炭是国家资源,煤矿通过对优质资源的垄断赚了个盆满钵满,这是不合理的。
电煤价格居高不下涨势不减,将危害社会和公众利益。据了解,目前全国火电厂亏损面已达32%,煤价不断攀升势必大大抬高发电成本,尤其是老发电企业难以为继,面临着无钱买煤的窘境。由此产生的另一后果就是无煤停机,这很有可能使刚刚缓解的“电荒”重蹈覆辙,加剧社会缺电。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可能会联手强烈要求国家调高电价,这样,埋单的不仅仅是电力企业,更是广大电力用户。可见,煤炭行业漫天要价,会引起社会连锁反应。因此,煤矿节制自己的涨价行为,少赚一丁点利润,表面看是让利电力,实质是让利于广大下游用户,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煤炭行业对此要有大局意识,妥善处理好国家、企业和社会三方面利益。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