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敦煌铁路3月3日正式开通(组图)

兰州敦煌列车开通

甘肃敦煌铁路3月3日正式开通(组图)

兰州敦煌列车开通

3月3日上午,有史以来的第一列列车将首次从兰州开进敦煌, 敦煌铁路将正式开通。据了解,这列列车已冠名为“敦煌种业号”。敦煌铁路的开通将把敦煌市从铁路交通的“盲肠”中彻底“解救”出来,使飞天故里真正形成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冠名权花落“敦煌种业”

2002年,当敦煌铁路建设项目还在规划当中时,其蕴涵的无限商机就大大吸引了企业“精英”的眼球,争相冠名列车,最终列车的冠名权花落总部位于酒泉市的“龙头”企业??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1月3日,以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命名“敦煌种业号”旅客列车签字仪式在兰州铁路局举行。

原敦煌火车站恢复原名

在敦煌铁路还没有建成之前,“敦煌火车站”在铁路系统的“版图”和老百姓的意识中实际上是存在的,该车站是位于兰新铁路线、距离敦煌市区120多公里的柳园站。

1958年,兰新铁路修建到柳园,柳园火车站也因此得名。柳园在地域上属甘肃,该火车站吞吐的客流主要以敦煌为目的地,但其运输业务又属乌鲁木齐铁路局管辖,是一个性质较为特殊的车站。因敦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使,2000年7月1日,柳园火车站更名为敦煌火车站,这是全国距市区最远的火车站。

敦煌铁路开通后,敦煌建成新的火车站。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1月1日起,原敦煌火车站已经恢复使用原名??柳园火车站。

敦煌铁路原定柳园接轨

记者了解到,按照敦煌铁路原来的设计方案,与兰新线的接轨点是柳园火车站,安西县并非必经之地。但期盼铁路半个世纪的安西人“不答应”。他们强烈要求在安西县接轨,最终铁路部门改变了原来的设计,决定从兰新线柳沟站接轨,向西南方向穿越312国道北侧的戈壁滩,经安西县城并设立车站。

安西县古称瓜州,敦煌铁路贯穿该县,所设车站也以古称定名为瓜州站。

飞天故里形成立体交通网

敦煌铁路开通前,该地客货运输主要依靠敦煌市区经安西和柳园而通向312国道的两条公路运输线。客运除主要依靠这两条公路外,还有敦煌机场这条运输途径。敦煌铁路的开通如虎添翼,把敦煌市从交通“盲肠”中“解救”出来,使敦煌真正形成了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本报记者 董开炜

敦煌铁路修建大事记

敦煌铁路1995年由酒泉地区提出建设意向。

1995年7月,酒泉地区开始委托勘测设计工作,到2002年甘肃省与铁道部达成合作建设协议,其间进行了多方案的设计研究。

2003年,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省政府及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省计委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多次到实地进行勘察。

2004年4月2日,铁道部计划司曹菁司长带领部运输司、鉴定中心、兰州铁路局和铁一院等部门人员进行现场调研和踏勘,确定接轨点改为柳沟站。在确定新的接轨点相应的线路方案时,地方政府要求采用线路长度多26公里的绕行经过安西县城的方案,铁道部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满足了地方政府的要求。

2004年,立项报告被国家发改委批复。

2004年9月7日,工程正式奠基。该项目由铁道部和甘肃省合作建设,省市政府负责征地拆迁,铁道部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

2005年3月20日正式开工, 经过施工单位9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敦煌铁路全线于2005年年底建成。

2006年3月3日正式建成通车。

本报记者 董开炜 刘健

实 习 生 李卫卫

57001次专列昨晚6时30分从兰州站发车驶向飞天故里

敦煌铁路今日正式开通

本报讯(记者刘健 通讯员穆成辉)3月2日,敦煌铁路开通联彩仪式在兰州火车站举行,当晚6时30分,57001次专列从兰州车站发出驶向敦煌。3日,敦煌市将举行隆重的发车仪式,57001次专列将从敦煌正式出发驶向兰州。

敦煌铁路从兰新铁路柳沟站接轨,全长164.2公里,投资总额6.4亿元,设小宛、瓜州、甜水井、敦煌市4个车站,单线内燃机车牵引,行车最高时速为120公里。这条铁路的开通,将为大批中外游客观壁画、赏“飞天”提供舒适、快捷的运输服务。

据铁路局有关人士介绍,这条铁路预测运量初期客车4对,远期客车8对,初期发送旅客158万人次/年,远期209万人次/年;货运量近期389万吨,远期560万吨。规划输送能力客车12对,货运量800万吨。敦煌铁路作为连接兰新和青藏铁路的一段,是西北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欣喜的是,敦煌铁路建成后至2015年期间,铁道部等单位将陆续修建敦煌至青海格尔木长500多公里的铁路线,从而形成连接甘、新、青、藏四省区新的铁路通道。

钢铁大道通往梦想之门

由于一直没有开通铁路,以前去敦煌并不容易。解放后几十年来,游客前往敦煌大多是乘汽车,而且还要转车。兰新铁路开通后,去敦煌就可以乘坐火车,但到达距离市区128公里的柳园火车站后,仍需转乘汽车。虽说敦煌机场建成后大大缓解了客运压力,但乘坐飞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奢侈。受交通影响,无数渴望争睹敦煌珍贵文化遗产的人们心愿难遂。同时,敦煌市仅靠公路运输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开建铁路成了敦煌人的梦想。

作为建设者和受益者,酒泉、敦煌两级政府视该条铁路线为旅游龙头路、区域经济发展路、小康致富路、战略要冲路,在3个月时间内完成了1300余亩耕地的征用及十多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协调解决了工程建设中道路、用电、用水等问题,完成总征地拆迁工程量6000余万元。在为铁路尽快开建奠定基础后,立即与兰铁局、承建单位敲定开工时间。

敦煌铁路通过的地段自然环境恶劣,沿途沙漠戈壁一望无际,冬季气温最低零下38℃,夏季最高气温达到零上43℃,而且铁路的起始点正位于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安西县柳沟站,平均每年有153天刮八级以上大风。但是,就在这样异常艰苦的建设条件下,敦煌铁路2004年9月7日正式奠基,2005年3月20日正式开工,2006年3月3日正式开通,从开工到开通仅仅用了1年时间。

164.2公里的敦煌铁路,投资为6.4亿元,是国内同等级铁路中投资最少的一条铁路。加之大部分建设工地处在“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世界风库”,全线除瓜州站区和敦煌站区有水源外,其余地段均无水无电,自然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为了保证工期,建设者克服了重重困难。帐篷刚搭好就被风吹跑,他们只能睡“地窝子”;没有水,他们就沿途打井取水;没有电,他们就用发电机发电。沿线有许多施工区段荒无人烟,车辆无法通行,施工设备和物资全靠人力运输。冬天,这里的气温最低达零下38℃,滴水成冰;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3℃,铄石流金。施工单位的职工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确保了工程按期完工。

为尽量避免车站噪音、震动等因素对敦煌市文物古迹、人民生活的影响,设计人员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并与文物保护部门、地方政府、铁路运营单位沟通,科学论证,多处选址,最后站址选在距敦煌市约15公里远的地方。

敦煌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是展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窗口,铁道部在敦煌车站站舍原设计3000平方米的基础上要求扩建为10000平方米。兰州铁路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正在建设中的敦煌车站其设计方案无论是规模、技术水平还是外观结构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在今后的五六十年内不会落伍,将是敦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对外开放的标志性窗口。

敦煌铁路经过数十公里自然保护区、13公里雅丹地貌。针对敦煌铁路选线方案可能涉及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问题,在2003年,设计单位即开始与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环保局及敦煌市、安西县文物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地方政府进行了多次接洽,共同研究铁路尽可能绕避文物古迹、绕避各类生态保护区和降低荒漠化的选线方案,实现对环境和文化遗迹影响的最小化,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施工影响。

铁路建设者舍近求远,从距工点几十公里处取土铺垫路基,多修建16处桥涵,让2万亩棉田的灌溉用水从铁路下面流过。有关人员在施工前对地表地貌进行调查,施工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标本,立即停止施工并进行防护,上报文物保护部门进行保护性挖掘。记者了解到,甘肃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这段铁路后,盛赞这是一项爱民工程、环保工程。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