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生猪出栏量或超7亿头?出栏一头补10元?
  • 发布日期:2021-08-18     啤酒工业信息网
6个理由,猪价马上暴涨!

猪价的涨跌起伏时刻牵动着养殖户的心,经历过上半年的断崖式下跌,养猪进入亏损时代。很多人寄希望于下半年,结果进入7月之后,河南地区出现涝灾,江苏出现疫情,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台风,生猪调运交通受限,再加上大猪集中抛售,猪价跌得惨不忍睹。

近两日,猪价开启大面积翻红模式,南方猪价领涨,北方猪价紧随其后,有势不可挡一路上涨的劲头,9月猪价会不会大涨呢?

第一:生猪供给不足,断档期将促使猪价上涨

按照往年惯例,8月、9月份是生猪断档期。每年冬季天气寒冷,只要有传染病流行,就会导致仔猪成活率低,而今年也不例外。据猪贩子反映,7月大猪集中抛售,进入8月份之后,明显感觉猪少了,现在南方已经连续上涨,部分地区已经突破10元/斤,8月、9月断档已经显现,9月猪价或将迎来大涨。

第二:8月、9月猪肉消费开始回暖

立秋之后,家家户户开始“贴秋膘”。国人爱吃猪肉,因为猪肉价格低廉并且营养丰富,猪肉作为餐桌上的重要肉类之一,猪肉消费开始回暖。再加上9月是开学季,开学前的聚会、谢师宴等,都会促进猪肉消费。

第三:生猪市场竞争加剧,亏损状态下,加速淘汰速度

对于养殖户来说,养猪就是为了挣钱,如果养殖户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没有过硬的养殖技术,稍有疫情或者市场波动,就会损失惨重,并且被市场淘汰。今年上半年,饲料企业涨价,养殖成本增长,再加上多地猪场疫病“抬头”,猪价跌破成本价,部分养殖户加速离场,有利于下半年的猪价上涨。

第四:疫情总体可控,大环境变好,有利于猪价上涨

对于养殖户来说,经历过炎热的夏季,北方疫病现象减少,南方天气湿热,有利于疫情控制。对于消费者来说,经过一个月的严格控制,疫情总体可控,目前学校没有通知推迟开学,接下来,没有疫情的地区,人们将恢复聚餐、开学等,生猪调运恢复正常。总而言之,疫情总体可控,大环境将变好。

第五:进口猪肉成本高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了230万吨猪肉,其中6月进口34万吨,环保跌了7.13%,同比跌了11.92%,可见猪肉进口量有所减少。至于为何进口减少,还因受运费、关税影响,进口肉成本已高出国内猪肉。目前进口肉成本在11-12元左右,但目前北方农村大集上已出现了8-10元的零售猪肉,超市里猪肉也在10-12元左右,这表明进口肉的优势不再,接下来进口减少,鲜肉消费需求增多,价格必然会上涨。

第六:政策支持

近期猪价的反弹,其实和政策支持有很大关系,为了稳定猪价,减少养猪人的亏损,官方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如设置3级预警系统,开启收储,如今又提出建立生猪逆周期机制,一旦连亏损3个月,或母猪月环比跌超10%,就会提供一次性补助。如此一来,猪农自然有底气压栏。

综上所述,生猪市场供给不足的现象已经显现,大面积飘红的背景下,各种利好因素不断,9月猪价或将迎来大涨。同时,中国养猪网提醒广大养殖户,时刻做好疫情防控,做好猪场消毒与管理工作,养殖行业风险大,不要盲目扩大规模,合理安排补栏计划。

2021生猪出栏量或超7亿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3742万头,6月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4564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8639万头、9915万头和934万头,同比分别增长34.4%、29.2%、25.7%。这三项数据均创出了5年以来的新高。

根据目前能繁母猪存栏情况及各大养殖集团的出栏计划,2021年生猪出栏量或将超过7亿头。相比之下,非洲猪瘟暴发前的2017年生猪出栏量为7.02亿头,历史最高出栏纪录为2014年的7.35亿头。

出栏生猪10元/头补助!四川奖2020完成生猪出栏任务市(州)

近日,财政厅下达中央和省级资金4.4亿元,支持粮食和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为切实发挥“粮猪安全”压舱石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安排四川省级资金7882万元,按照出栏生猪每头10元的补助标准,对2020年完成生猪出栏任务的7个市(州)予以激励,推动完成全省生猪产能年度目标任务;落实生猪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做好生猪补栏工作,安排2020年8-12月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资金3239万元,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种猪场和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给予贷款贴息支持,缓解养猪企业流动和建设资金压力,切实稳定生猪产能。

来源:华泰期货、四川省财政厅等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