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消息: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上涨0.6%;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8%。
 
  市场人士分析称,2月PPI和CPI走势进一步分化,既受到去年同期CPI高基数和PPI低基数的影响,也反映了价格上涨由PPI向CPI传导过程中存在阻滞。
 
  “从同比看,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6%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食品中,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14.9%,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8.7%和2.6%,降幅均有收窄;羊肉、水产品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7.5%、5.9%和4.3%,涨幅均有扩大。非食品价格下降0.2%。”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数据时表示,2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
 
  据测算,在2月CPI0.2%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6个百分点。
 
  建信期货宏观金融团队研究员黄雯昕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月食品价格涨幅较上月明显放缓,主要是由于猪价由涨转跌。
 
  黄雯昕表示,预计今年CPI涨幅仍将保持温和。生猪供给已得到明显恢复,且随着疫情的好转,跨地调运渠道将逐渐恢复畅通,猪价大概率将步入下行通道,而国内需求并未出现明显改善,除去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可能仍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而抑制CPI中枢的上行。
 
  “2月PPI上涨超出市场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导致PPI加速回升的主要原因。近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展良好,疫情防控效果逐渐明朗,经济复苏预期强劲,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
 
  黄雯昕认为,向后看,大宗商品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可能较为有限。虽然疫苗接种的推进和全球经济的恢复有望继续支撑大宗商品需求,但各国刺激计划力度的逐渐收缩将难以再带动较强的需求,预计后续工业品的涨幅将持续放缓,或在年中达到5.5%的高点后,一路回落至2.7%左右。工业品通胀可能仍受到有效需求偏弱的压制而难以出现。
 
  (期货日报)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