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西南地区啤酒巨头,年营收35亿,早已被嘉士伯收购
- 发布日期:2020-12-16 啤酒工业信息网
在饮料行业,素有“一座城,一种饮料”的说法。比如北京的北冰洋,重庆的天府,武汉的二厂等等。
其实,不仅饮料如此,我国啤酒行业也有类似的说法,北燕京、南珠江、西重啤和东青岛。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青岛啤酒仍站在顶峰。其它3家虽然不能说是衰落,但行业地位确实比不上青岛啤酒。
资料显示,重庆啤酒创办于1958年,是全国十大啤酒公司之一。截至发稿前,企业市值达到577.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重庆啤酒市值达到数百亿,但仍旧只能算是区域性啤酒品牌,在西南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此外,其早已被嘉士伯集团收入囊中,算是外资品牌。
那么,嘉士伯当年为何会发展成为国内四大啤酒之一,又为何会被嘉士伯收购,为了前景如何?
1、曾经的国内四大啤酒之一
时间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重庆啤酒厂正式成立,并很快推出了第一款啤酒。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重庆啤酒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大概有几点原因。一是当时国内啤酒市场竞争不那么激烈,重啤扎根重庆市场,有着不错的地域优势。
二是重啤积极进行营销,在报纸上登广告。据悉,它是西南地区最早在报纸上打广告的啤酒品牌。
三是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重啤逐步构建了多品牌矩阵,比如“山城”、“重庆”、“麦克王”、“国人”、“天目湖”、“大梁山”等系列啤酒品牌。
庞大的品牌矩阵,不仅能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能最大程度覆盖更多的消费者群体。消费者群体基础扩大,带来的营收自然非常可观。
在上述战略的支撑下,重庆啤酒成功于九十年代上市,是当时中国啤酒行业仅有的四家上市公司之一。
2、被嘉士伯收购
上市之后,算是重啤的一个高光时刻,在重庆、湖南、四川等省份拥有十余个生产基地。
然而,虽然重啤在西南市场表现优异,但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却始终没能打下全国啤酒市场。
相比之下,青岛啤酒、华润雪花、嘉士伯等国内外品牌,渠道渗透国内大部分区域,成长为全国性的啤酒巨头。从这方面看,重啤已经处于下风。
最重要的是,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重啤开启了跨行业的多元化策略。
一般来说,多元化策略有助于企业拓展业务,提高抗风险能力,但会带来经营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尤其是跨行业的多元化,一个不小心就会拖累主业发展。
从结果上来看,重啤的跨行业多元化策略是失败的,且对啤酒业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为业绩不振,再加上嘉士伯想要进一步布局中国啤酒市场,双方一拍即合。嘉士伯于2008年开始入股重啤。到2013年的时候,重啤正式成为嘉士伯的集团成员。
简单介绍一下,嘉士伯集团创办迄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是全球领先的啤酒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59.02亿丹麦克朗,折合人民币约702亿元。在我国市场上,市占率位居前五。
背靠嘉士伯,重啤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啤酒业务确实取得不错的进步。
2020年数据,去年重庆啤酒实现营收近35.82亿元,同比增长3.3%;净利润近6.57亿元,大幅增长约63%。
在对未来的展望中,重庆啤酒将继续借助嘉士伯集团的资源,将核心市场从重庆、四川和湖南,扩展至新疆、宁夏、广东和全国各地,旨在实现全国布局。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