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润雪花营收下降半年卖174亿,三年关27家工厂
  • 发布日期:2020-08-21     啤酒工业信息网
 “奥运会没了,欧洲杯没了,疫情之后又是汛情,今年少喝了好几瓶啤酒。”
 
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冷”的啤酒季,华润雪花意外迎来一份不错的财报。据19日发布的业绩报告:2020年上半年,华润啤酒实现收入174.08亿元,同比下降7.5%;整体啤酒销量603.9万千升,同比下降5.3%;净利润20.79亿元,同比增长11.1%。
 
半年报还显示,东北北京等地疫情反复,影响啤酒市场,但已逐渐恢复正常。
 
营收、销量均出现下降,净利润却在增长。华润啤酒方面介绍,这与公司关厂降低成本,以及发展喜力等高端品牌有关。
 
啤酒行业整体低迷背景下,2017年起,华润啤酒持续关停工厂。截至2020年6月底,已关厂27家。同时推出喜力银星、雪花马尔斯绿啤酒、黑狮白啤等售价更高的高端新品。
 
华润CEO侯孝海介绍:“华润已经最大,但不是最强。啤酒竞争已经进入决战阶段。华润从大到强,决战就要在高端啤酒方面打败百威。”
 
从吞并到关厂
 
成立于1993年的华润雪花,虽因“口味淡如水”屡遭吐槽,销量却一直不俗。市占率连续多年位列第一,2018年独占全国啤酒消费量的23.2%。
 
但在啤酒行业整体低迷背景下,昔日无往不胜的价格战与抢渠道不再奏效,遍布全国的啤酒厂也显得冗余。
 
为控制成本,2017年起,华润啤酒持续关停工厂,三年关厂25家。并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再次停运两家啤酒厂。
 
而在此前,收购扩产正是华润雪花迅速做大的秘诀。
 
据欧睿国际数据:2009年-2014年,中国市场贡献近2/3全球啤酒销售增长量。行业上行,为在全国版图上争取尽可能多的地盘,华润雪花从沈阳出发,沿海沿江扩张。
 
由于背靠财力丰厚的华润集团,华润啤酒进入一地市场,便收购一地品牌,被其收购的品牌包括四川蓝剑、深圳金威、湖北行吟阁、黑龙江三星等,收编后统一更名为“雪花”。其中,深圳金威报价53.84亿元,四川蓝剑耗资超25亿元。
 
2007年,华润雪花啤酒产销量突破500万吨,首度超过青岛啤酒,成为全国产销量最大的啤酒企业,被业界称为“雪花速度”,但也为产能过剩留下伏笔。
 
7年后,2014年,中国啤酒行业销量二十多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企业盈利水平开始受到关注。
 
据国金证券报告,中国啤酒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不佳,有些啤酒售价没有矿泉水高,换算为标准瓶,每瓶只赚几分钱。
 
反映在财报上,2014年,华润创业啤酒业务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344.82亿港元和7.61亿港元,分别同比增长4.5%和下降19.3%。华润创业在年报中称,当年整体市场销量低迷。
 
售价超百威
 
降低成本之外,提高售价也是改善利润的重要方法。
 
2018年,雪花推出勇闯天涯superX和匠心营造两个中高端产品。原产品价格亦有调整。2018年年初,网上流传的一份涨价通知显示,华润雪花对旗下雪花纯生、勇闯天涯等9款主要产品,每件提升2元到10元不等,其中多数提升幅度在4~7元。之后,华润雪花发布公告,承认将对一些区域的部分产品适度调整价格。
 
2019年,华润啤酒继续落实高端战略。成功收购CEO口中“欧洲血统,全球知名”的喜力啤酒,同时推出雪花马尔斯绿啤酒和黑狮白啤两款高端新产品,积极拓展夜店等渠道。
 
价格上看,喜力、马尔斯绿每听售价10元上下,黑狮白啤每听售价12元上下,主要品牌雪花啤酒,售价则为每听5元。已超出竞争品牌百威。
 
而据半年报,受益于引入喜力,国际品牌及各档次啤酒的销量于第二季度恢复增长,今年上半年次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9%。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