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agric:供需矛盾加剧 猪价再创新高
  • 发布日期:2020-07-09     啤酒工业信息网
 7月1日之后,猪价继续强势上涨,甚至超过年初2月份高价,引发市场关注。今年2月份全国外三元最高均价为38.62元/公斤。7月8日全国生猪均价为38.68元/公斤。南方多个省份生猪价格突破40元/公斤大关,东北猪源区也不遑多让,接近38元/公斤。猪价为何攀升,后市行情如何?
 
 
  截止7月8日,全国生猪出栏均价为38.68元/公斤,较6月30日上涨2.34元/公斤。广东作为南方高价区的代表省份,生猪报价已经突破40.75元/公斤,较6月底上涨2.22元/公斤;东北地区猪价较6月底增加了2.4元/公斤。猪价不断攀升,联创新高。
 
  猪肉需求不温不火
 
  2020年畜产品成交呈现先涨后降再稳的趋势,猪肉亦然。春节前各类产品需求量大,需年前备货,猪肉更是要用于腌制腊肉,故成交出现高点。2月初受新冠疫情影响,畜产品成交基本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猪肉成交下滑最为明显。随着各地区复工复产,畜产品需求得到不同程度恢复,但高位猪价一直制约消费,猪肉成交恢复缓慢,甚至近期出现小幅下滑态势。
 
  猪源少 出栏进度较慢
 
  由图3可知,各大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上半年实际出栏与计划出栏存在一定差距,出栏进度偏慢。牧原股份1-6月累计出栏678.1万头,排名第一,实际完成率为40%。出栏减少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前一阶段总体投苗减少,另一方面加大种猪选留,确保母猪产能充足,为后期出栏量增长奠定基础。总之生猪供应少。
 
  不仅规模场猪源紧缺,散户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散户在中国生猪养殖占据重要地位,影响力或与规模场不相上下。在端午节前,肥猪集中性出栏。现在面临猪小,出栏体重不达标等问题,导致生猪供应出现断档。
 
  投放冻肉和增加进口都是作为调控猪价的重要手段。猪价不断上涨,为了稳定市场行情,7月10日将出库投放竞价交易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增加冻肉供应。但在6月23日与7月10日之间,国家没有投放冻肉,一定程度上支撑猪价。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进口国,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共计进口172万吨猪肉,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6.2%。但国外疫情较为严重,许多屠宰和肉类加工厂爆发聚集性疫情,美国、德国、巴西等8个国家部分肉类产品也已暂停输华。减少冻肉进口,国内猪肉供应量进一步下滑,供需矛盾或被加剧,利于猪价上涨。
 
  其他因素
 
  据了解,南方某大型屠宰企业屠宰量没有增加,但为了采购生猪,结算价较6月底上涨1.1元/公斤。近期全国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和7月1日起实行的生猪收购贩运实名制政策,加大生猪收购与调运的难度,导致广东等主销区猪源供给减少,屠宰企业不得不提价保量,导致行情上涨。
 
  目前猪源紧缺局面难以扭转,伴随着下游消费没有明显好转,屠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不时出现压价,猪价将会深度博弈。整体上,猪价受供应影响更大,7-8月份整体呈震荡上行。去年9、10月份部分大型集团为了恢复产能,进行商转母,如果没有其他不利因素,按照生猪生长周期,今年9月份之后,生猪出栏将增加,届时猪价或降下行。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