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除降准降息 还可考虑“扩表”
  • 发布日期:2019-10-21     啤酒工业信息网
 上海10月21日报道;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撰文表示,如果中国央行将资产负债表管理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调整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丰富金融调控手段,拓展货币政策空间;在货币政策中性的立场下,中国央行存在“扩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财经日报周一引述管涛指出,与降准和降息相比,“扩表”操作的灵活性更强,但货币刺激的信号作用较弱,有助于避免扰动市场预期。央行可通过针对地方专项债发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支持企业债权股权融资等特定事项,优化抵押品范围、调整央行交易对手、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等,加强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政策的协调。
 
  文章称,无论从绝对还是相对规模看中国央行目前都在“缩表”,从负债端看主要表现为基础货币投放减少,2019年前三季度累计少投放2.5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同期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规模的2.38倍。“缩表”部分抵消了央行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效果。
 
  他并认为,央行“扩表”可纳入下一步货币政策考虑的范畴。而此“扩表”不等于彼“扩表”,美欧日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购买资产的方式,扩张资产负债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属于非常规货币政策范畴。而中国央行的“扩表”主要是临时性的市场流动性调节,不涉及抵押品所有权的转移。
 
  与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央行的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均有较大空间,且市场贷款需求强劲,货币政策仍属于有效。央行“扩表”有助于提高货币政策效力。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充实政策工具箱。
 
  文章指出,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境内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分化,中国央行采取“扩表”的操作并不突兀,也不会导致经济内外均衡冲突。
 
  美联储10月11日表示,将开始每月购买约600亿美元短期债券,以确保银行体系拥有“充足的储备”,但强调新计划并不标志着货币政策的改变。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