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市场双寡头格局隐现,三因素打开盈利空间
  • 发布日期:2018-12-26     啤酒工业信息网
 近日,根据报道《金融界》报道,啤酒板块表现抢眼,相对收益突出。12月19日,啤酒板块再度活跃,重庆啤酒上涨3.26%,青岛啤酒也以红盘报收。有行业人士分析指出, 2019年受益吨酒价格上升+包材成本下降+减税的三重因素影响,啤酒板块净利润有望实现高速增长。
 
事实上,在经历了产品升级、价格上涨、资本并购后,国内啤酒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华润集团(啤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与喜力集团(以下简称“喜力”)的联合,尤其是对高端领域,国内啤酒市场格局开始由原本的“一超多强”逐渐向“双寡头”转变。
 
安信证券表示,啤酒行业近期引起投资人关注,主要有两因素推动。一是,提价预期。一般来说,12月下旬开始酒企会陆续宣布价格策略。而麦芽价格上升,原材料价格压力是否会成为酒企提价的导火索,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二是,税改(增值税率从17%调整为16%)的有利效应,为目前利润率微薄的啤酒行业或带来业绩弹性。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其他啤酒企业也纷纷布局高端市场。青岛啤酒旗下的鸿运当头、奥古特、经典1903和纯生,华润雪花啤酒旗下的雪花纯生、雪花脸谱等系列,燕京啤酒旗下的原浆白啤,珠江啤酒旗下的雪堡精酿系列,都是瞄准中高端市场布局的产品。
 
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在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背后是啤酒行业毛利率的低下,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北京商报记者在梳理各啤酒企业财报时发现,不少啤酒企业更是出现了依靠高额度的补贴以及投资利息等额外收入进行补益的局面。其中,包括珠江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都曾拿过上亿补助。即便是中国啤酒市场的龙头企业华润啤酒,也出现过靠补助“撑”业绩的窘境。
 
根据华润去年的经营数据显示,在其亮丽的“业绩”背后,华润的毛利率却只有33.7%,与青岛啤酒的40.64%尚存一定差距,与国内高端啤酒龙头企业百威更是差距甚大,这意味着在高端啤酒领域华润啤酒较竞争对手仍处于弱势。
 
此外,由于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都对啤酒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造成了较大压力。有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国啤酒产量已连续四年下降。2007-2017年,中国啤酒企业及工厂数量分别下降66.5%和27.9%。如今,国内啤酒行业竞争格局已基本趋于稳定,中国啤酒消费趋于饱和。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啤酒行业并购窗口期的关闭,在多方啤酒企业激烈竞争的时候,许多本土品牌尤其是区域品牌面临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剧。很多品牌力不足的区域中小啤酒企业,甚至陷入了负增长及亏损状态。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国内中高端以上啤酒份额将达到30%以上,其中高端占比13.5%,中高端占比17.2%。市场的成熟意味着群雄混战的局面在不断被打破,目前中国啤酒市场正不断向品牌集中的方向发展,大型啤酒企业之间的高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最后长江证券表示,啤酒板块各家盈利均有所改善,啤酒主逻辑在于行业竞争格局固化的前提下,行业复苏、消费升级加速以及促销费用投入下降,所以不论龙头还是区域龙头,盈利能力均会有所改善。行业量平价升利增,中长期啤酒盈利修复逻辑顺畅。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