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问题,是近来经济运行中的热门话题。根据有关方面发布的CPI消息,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4%,上半年达到3.2%,比去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 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对于CPI的这一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认为,上半年CPI变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呈现出结构性上涨,主要原因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所带动,而工业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基本稳定。
  对上面的数字粗略分析,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上半年乃至目前,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则在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因为,无论是蛋、肉还是禽,其生产成本主要是粮食,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这些食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了这些食品价格的上涨。事实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比2005年粮价涨幅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11月份,全国粮价涨幅达到了4.7%。今年以来,粮食价格延续了去年的涨势,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中国粮食价格从2007年年初以来持续上涨,到4月份上涨约20%。

  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从对粮食的需求来看,近年来,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一直保持着平稳的运行态势,短期之内,对于粮食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大的、剧烈的变化,既没有大幅度增加,也没有大幅度减少,也就是说,粮食的需求,保持了稳定的状态。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显然不在于需求一方,而在于供应一方。那么,是市场上粮食供应的减少,导致了粮价的上涨吗?让我们看一下近年来中国粮食的生产情况,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9800亿斤,2005年为9680亿斤,2004年为9389亿斤。显然,我国粮食产量年年都有增加。而今年上半年,我国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1534万吨,增产146万吨,增长1.3%,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那么,需求没有增加,供应也没有减少,而粮食价格却不断上涨,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粮食哪去了?

  也许,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的变化,是导致我国粮食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中国作为一个耕地相对较少的大国,每年都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来弥补自身粮食产量的缺口。世界粮食的产量、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变动,都会影响到国内市场上粮食的供应。从国际市场情况看,去年世界粮食产量减产了1.6%,其中谷物减产2.1%,小麦减产5.2%,粗粮减产1.1%,而粮食的需求增加了1%,世界粮食市场这种总体格局的变化,引发了像芝加哥期货市场的小麦、玉米期货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也引发了中国进口粮价的上涨。

  然而,这决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增加粮食的产量,采取了包括加大财政补贴、实行保护价收购粮食、适度减缓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就中国的粮食总体供求情况来看,中国的粮食供应虽然有一些缺口,但是缺口并不大,粮食供求基本上是平衡的,中国的粮食供应对于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并不高,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的变化,不可能会如此显著地影响到国内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国内市场上粮食价格如此强劲地上涨另有原因。

  根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字,今年1至5月,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进口下降,农产品包括粮食出现了净出口的局面。今年1至5月,我国粮食(不包括大豆)净出口73.9万吨,同比增长3.3%。其中大米净出口44.1万吨,玉米净出口300万吨,小麦由上年净进口6.2万吨变成净出口0.5万吨。与此相对应,是农产品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今年1至5月份,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2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

  分析至此,事实已经昭然若揭。中国作为一个粮食净进口国,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传导到国内市场;而更为主要的是,近年来我们出口了过多的粮食,打破了国内市场上粮食供求的平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的因素,也有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国内市场上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