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年国内玉米市场将延续牛市格局
- 发布日期:2007-02-02 啤酒工业信息网
回首刚刚走过的2006年,伴随中国股市的全线飘红,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也是“牛”气十足,产销区市场行情联动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提升200-300元/吨。然而步入2007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却止涨回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回落,国家一系列平抑物价的举施是导致价格回稳的根本,而深加工企业大量收购、成本增加,也使得企业继续敞开收购陷入困境,限量减价成为普遍,农民的惜售信心开始动摇,市场购销双方地位与前期发生截然不同的改变,春运临近,产区玉米出现滞销,价格受压下行。国内玉米市场似乎被利空因素重重包围,对于2007年国内玉米市场走势把握也开始迷茫,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玉米市场行情走势只是市场自身调整的一个必然阶段,2007年国内玉米市场仍将延续“牛”市格局,具体分析如下:
1.国内供应与需求同步增加,玉米价格具备高位上冲条件
今年国内玉米供需波动较大,由年初的“净进口”转变至供需紧平衡,玉米价格受其影响经历了大幅波动。
据统计,我国玉米产量04/05 年度为1.30 亿吨,05/06 年度为1.39 亿吨,而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中公布我国玉米06/07 年度产量为1.43 亿吨。从近三年玉米产量的不断增加可以看出,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农民对玉米的偏好性逐渐增强,使国内玉米供应量在播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的基础上逐渐放大,但产量的增加与需求量相比略显力不从心。
据统计,我国玉米需求量由04/05 年度的1.31 亿吨上升至05/06 年度的1.37 亿吨,再至06/07 年度的1.4 亿吨,仅05/06 年度到06/07 年度之间,需求增长量已经逐步赶上供应量增长幅度。与此同时,今年虽然国内天气状况略有波动,播种期的降雨及生长期的干旱都对玉米生长产生一定影响,但成熟期天气的利好抵消了前期天气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同时农民使用的玉米种子普遍质量较高,今年我国连续第三年出现玉米丰产年,产量高于过去两年。
2.饲料行业对于玉米价格影响不大
虽然国内饲料加工消耗的玉米数量最大,但随着饲料行业自身发展的逐步成熟,饲料对玉米的需求量已经逐步固定,因此可以说饲料行业对于玉米价格的影响,主要的表现是未必能够刺激价格有太高的涨幅,但是能够保证价格不会跌落太深。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年饲料消费玉米的涨幅可以估算出来:从2000/2001 年度的8500 万吨上升至2005/2006 年度的9100 万吨,增长仅为7.06%,平均每年1%。
从整体上来看,养殖业、饲料行业作为国内玉米需求主体,2006 年作为平平。05 年8 月左右起,全球受到禽 流感影响,饲料行业纷纷遭到重创,国内饲料行业也同样命运。06 年3 月全球再次大面积暴发禽 流感,疫情直接影响到国内的禽类饲养。今年明显可以看出,养殖业补栏状况不甚理想,整个行业恐慌心态难免,多以观望为主。6 月到8 月间,国内部分地区又暴发猪瘟疫情,活猪存栏率大幅降低,猪价也跌至低点。目前生猪养殖业的利润已经恢复到100 元/头左右的水平。养殖业的好转带动饲料行业恢复元气。预计禽 流感及猪瘟影响将持续至2007,根据禽、畜类生长周期状况推测,在没有意外事件发生的状况下,预计明年春、夏季养殖业将恢复元气,饲料行业也将重新振作。随着国内禽流感疫情充分得到控制、季节爆发状况缓解,国内禽畜类价格缓慢回升,市场需求逐渐好转。禽 流感对国内养殖业及饲料行业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预计在明年春夏季节,国内饲料行业需求将出现全面启动。
另外,06 年国内过高的玉米价格使饲料行业面临又一难题,玉米价格直接制约了饲料行业的发展。由于饲料行业本身利润微薄,禽流感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散,市场需求状况不尽完美,而作为原料的玉米价格不断攀高,压缩饲料行业成本,使饲料行业无从进入市场。另外,由于玉米价格高企,今年下半年出现明显的用小麦(1870,5,0.27%)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的现象,尤其是华北黄淮地区。所以今年的特殊状况使国内饲料行业对玉米价格的作用不大。
3. 区别对待玉米深加工行业
今年国内玉米需求量的增加,大部分归于深加工行业需求的迅速增加。在饲料需求形成规模的情况下,总体上讲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快速增长无疑是推动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在玉米深加工产品中,酒精、淀粉、淀粉糖和变性淀粉这几种产品约占总量的95%以上,近两年玉米深加工发展重点在酒精和淀粉,而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也使得以玉米等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成为许多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虽然今年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成为全球趋势,但国内政策规定将限制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且国内燃料乙醇行业属严格准入制,须经国务院审批确立。由此看,国内燃料乙醇工业是玉米需求的新兴主体,但不是主要主体,玉米深加工行业仍然将以玉米淀粉、玉米糖等深加工行业为主。
4.政策因素减弱牛市氛围
2004年以来,中国玉米的深加工产能开始快速扩张,2001年中国玉米工业加工转化消耗玉米仅为1250万吨,2005年增加到2300万吨以上,增长了84%。
截至目前,国家批准建设4家为燃料乙醇定点生产厂。这4家企业到2006年的总产能大约在163万吨。按3.1吨玉米产出1吨玉米的比例进行折算,2006年消耗的玉米将达到505.3万吨。面对中国快速增长的玉米工业用途产能,按照目前中国玉米深加工产能30%左右的增长速度,国内多家权威分析机构认为中国将会在未来两年内向玉米净进口国转变。
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控制物价上涨速度,国家发改委在去年12月份紧急叫停玉米加工乙醇燃料项目的继续上马。从实际的情况看,中国的土地资源在不断减少,而中国的人口增长又迎来了另一次生育高峰,中国不具备大量将玉米等农产品转换能源的条件。能源政策的取向不同,加上中国在玉米出口上实行的配额制度,将会从根本需求结构层面减弱中国玉米的牛市基础。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小麦(1859,-19,-1.01%)价格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展望:受原油价格高企和各国政府大力推动在汽油添加中燃料乙醇的措施,工业玉米需求的快速增加,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玉米酒精生产国,06/07 年度玉米酒精使用较上一年度提高1400 万吨,旺盛的工业玉米需求导致全球玉米库存将在06/07年度处于80 年代以来的最低值。而国内玉米需求保持稳步的增长过程,我们预计明年06/07 年度国内玉米需求将增加600 万吨以上,而国内今年产量1.42 亿吨较上一年度增加300 余万吨。国内玉米供需保持相当紧张格局。因此国内玉米价格将在国际玉米到岸价格高企和后期仍将上涨的预期下以及国内供需偏紧的影响下必将走高。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