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内玉米现货紧张
- 发布日期:2006-12-07 啤酒工业信息网
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继续维持坚挺格局,东北地区玉米上市量增,价格平稳;发运港口玉米量仍偏少,贸易商在高价区间谨慎发货;河北地区因东北玉米上市量少,外省集中采购,深加工开始上调玉米收购价格,上调幅度20-40元/吨。河南、山东地区玉米价格维持平稳。收购量变化不大,据悉,当地玉米外运量不多。
上周五开始,CBOT玉米期货进入振荡调整时期,大连玉米期货市场价格也出现振荡回调的过程,大连玉米期货价格的振荡回落,期货市场短期再度上涨的人气减弱,这也影响了现货的采购速度。
据了解,部分销区玉米价格仍相对偏高,当地深加工企业特别是酒精企业采购玉米量多。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及四川等主要销区玉米价格价格因产区玉米价格出现大幅度提高,当地玉米价格继续维持高价盘整的态势。饲料企业目前只能被动采购。目前深加工大幅上调采购价格主要在于一方面有丰厚的利润外,另外,国家给与深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也让深加工大肆上调玉米价格。而玉米深加工产品及副产品均跟随玉米价格在上调,其玉米价值在深加工中提升且利润可观则深加工目前提价采购玉米并不意外。
目前,东北地区玉米上市量增加,但是主要来自深加工的采购量增多,贸易商并没有开始大量采购新玉米,其对现有收购的玉米仍存一定的观望心态。采购不积极,当地玉米运往销区的量减少,这预计成为本周产区玉米价格平稳销区玉米价格仍维持坚挺一个现象。
收购高峰将至 玉米价格面临回调压力
近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继续向上挺进,目前全国玉米平均价格1489元/吨,较上月末提升41元/吨,根据统计,截止目前国内玉米产销区市场行情状况如下:
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上扬
近期,东北地区气温明显下降,新玉米脱粒进度加快,上市量较前期有所增加,面对不断上涨的价格,虽然大部分农户仍持观望心理,但部分因年底还贷的压力开始出售手中玉米。目前,吉林黄龙玉米挂牌价1330-1340元/吨,水分14%,自然水玉米1060元/吨左右,水分含量31-32%,日收购量3000-4000吨;辽宁沈阳烘干塔玉米收购价1150元/吨,水分28%,价格提升40-50元/吨;黑龙江哈尔滨饲料厂进厂价1020元/吨,价格提升20元/吨。
关内地区:玉米价格高位振荡
尽管前期关内部分主产区玉米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但由于东北价格仍高位攀升,关内产区农民玉米出现惜售。加上近日黄淮、华北一些地区出现降雨、大雾天气,玉米出售流通有所影响。致使上市量萎缩,部分区价格出现上扬。其中,山东青岛地区饲料厂玉米收购价1460元/吨,进厂价1500元/吨;潍坊进厂价1520-1540元/吨,价格提升30-40元/吨;河北石家庄、衡水粮库收购价1360-1380元/吨,价格提升20-40元/吨;河南驻马店、周口站台收购价1340-1360元/吨,价格提升40元/吨。然而,周末山东齐河玉米收购价1360元/吨,价格回落10-20元/吨。
港口地区:玉米价格高位坚挺
由于吉林及大连短期价格易涨难跌,而目前广东仍有定采购需求,港口玉米价格短期内应稳定坚挺。尤其是大连港贸易商船只仍在等待出口玉米装运,短期内北方港口玉米货源仍然偏紧。据悉,目前,大连港及周边玉米库存约30多万吨,主要为出口玉米,期货和内贸玉米较少,市场成交很少。大连港二等及二等以上玉米平仓价1490元/吨左右,偏高价格1500元/吨,价格提升30-40元/吨;广东蛇口港二等及二等以上玉米船板价1650-1660元/吨,偏高价格1680元/吨,价格提升20元/吨。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气温明显下降,新玉米脱粒、上市量开始逐日提高。由于还贷日期的临近、市场价格同比明显偏高,农民的销售积极性开始增加,企业收购数量也较前期有所提高,后期玉米销售数量仍将继续增加,市场行情预计很难有明显上冲过程,相反市场行情面临回调压力,具体分析如下:
气温不断下降,玉米脱粒进度加快
近日,东北玉米主产区白天气温大多在-5℃以下,由于新玉米水分含量30%以内,气温在-5℃以下,玉米便可以大量脱粒。据了解,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新主米上市量相对前期增长1倍以上。况且,12月7日我国农历“大雪”时节将至,后期国内气温仍将大幅度降低,新玉米脱粒、上市量将会继续大幅增长。
深加工企业放量收购,玉米收购量增加
随着东北玉米脱粒加快,新玉米上市量明显增多,据悉,目前大成新玉米日收购量约10000吨左右,黄龙玉米收购量4000多吨,吉林乙醇日收量约4000吨,均较一周前收购量增长了1-2倍。黑龙江华润酒精新玉米日收量2000-2600吨,上周的收购量1400-1500元/吨,增长40-70%。
玉米上市高峰日渐临近,市场面临回调
进入寒冬,东北玉米脱粒将继续加快,以致玉米上市高峰期即将来临。由于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主体仍然是深加工行业,粮库玉米收购尚未大范围展开。加上出口玉米推迟甚至可能违约,这样东北玉米市场竞争收购局面将有所改观,市场供应压力相对缓和。深加工企业玉米在放开大批量收购,适当补库以后,用粮企业在资金、库容以及考虑高价风险等因素,部分用粮企业将控制玉米收购量,后期市场将可能出现高位调整。
市场价格大幅上扬,国家宏观调控有望实施
近一段时期,国内农产品期现市场行情均出现大幅上扬,用粮企业面对高价粮源,无法获得所需,企业库存明显不足,这一现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国家粮食局网站消息,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组织竞价销售2006年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临时存储小麦120万吨,成交108万吨。11月29日,又组织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竞价销售2005年最低收购价早籼稻67.65万吨,成交40万吨。此举意在平抑市场粮价,而玉米价格的上涨,能否引发国家宏观调控值得密切关注,据有关部门称,近期吉林国家储备粮将抛售100余万吨玉米,一旦消息得到证实,当地市场价格将出现回落。
外盘市场价格受压,国内方面有待调整
近期,原油的大幅下挫给玉米(1556,-18,-1.14%)带来打压。此外,市场预计美国明年将大幅提高玉米种植面积也利空价格。有传言称,美国农业部考虑对农户取得保护计划(CRP)中的土地放宽限制,这令市场预计明年春季玉米的种植面积将超出预期。近日电子盘继续低走,预计美盘将展开一波技术性回调。国内方面没有太多变化,后期盘面预期出现调整。
综合分析,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玉米市场将进入收购高峰阶面,而深加工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补库之后,收购力度将会有所放缓,加之部分玉米出口推迟、期货价格走低、国家宏观力度加大等利空因素影响,后期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上涨之势预期受阻,价格面临回调压力。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