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深加工心态发生改变
- 发布日期:2006-12-14 啤酒工业信息网
一、截至12月11日,东北三省12家主要深加工企业新玉米收购情况如下:
长春大成及金成公司国标二等新玉米收购价为1360元/吨,较上周初涨20元/斤。11日金成收购点收购量为3700吨,较上周初水平减少1500吨左右;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30%水分新玉米挂牌价格为0.55元/斤,较周初涨80元/吨。10日收购量为5000多吨,较上周平均水平增长约2000吨;
松原赛力事达国标二等新玉米挂牌价格为1350元/吨,较周初涨20元/吨。10日收购量为近2000吨,基本稳定;
乾安酒精30%水分新玉米收购价格为0.562元/斤,较周初涨84元/吨。10日收购量为600-700吨,略有增加;
公主岭黄龙国标二等玉米挂牌价格为1350元/吨,较周初持平。10日收购量4520吨,约减少500吨;据12日早晨最新消息,黄龙刚刚上调价格,14%水分挂牌价格为1360元/吨,涨10元/吨,11日收购量为4300吨。
吉安生化30%水分新玉米收购价格为0.56元/斤,较周初涨40元/吨。10日收购量为3000吨,增长1700吨左右;
四平天成14%水分挂牌价格为1340元/吨,较周初持平。10日收购量约为400吨,减少;该公司在外地收购点收购量也大为减少。
梅河阜康14%水分新玉米挂牌价格为1350元/吨,较周初涨20元/吨。10日总收购量约为1300吨,大幅减少;
沱牌酒精30%水分0.52元/斤,较周初持平。本周因资金问题收购受到很大影响,周末期间收购量为700吨上下;
黑龙江华润酒精实际收购价格提高0.01元/斤,平均在0.529元/斤。10日收购量为10000余吨,大幅增长;
梨树新天龙14%水分挂牌价格为1370元/吨,较周初涨20元/吨。10日收购量为1000多吨,较上周略有减少;
辽宁省昌图万顺达淀粉公司20%水分收购价格为0.632元/斤,24%水分为0.60元/斤,较周初涨48元/吨。10日收购量约为700吨,略有增加。
二、今日盘点:
价格再次全线上涨
国内大型出口商决定履行出口合同,并全力在东北产区争夺玉米粮源。在多数基本面都利空的情况下,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回调的希望仍然遥远,而现货市场上也正如中华粮网所预测的,价格从前期僵局中苏醒,再次掀起涨价波澜。
本周,深加工企业价格全线上调,其中调整幅度较大的有吉林燃料乙醇上涨80元/吨,乾安酒精樟84元/吨,昌图万顺达涨46元/吨,吉安生化涨40元/吨。另外,此前收购形势极为乐观的长春大成和公主岭黄龙也上调价格。值得关注的是,长春大成和公主岭黄龙在一度收购量剧增之后,收购心理上较为乐观,再加上客观上存在储存和消化困难,都分别采取了人为的调控手段,致使收购量斗转急下,两家企业收购量减少将近一半。为遏止收购量急剧下滑的势头,两家企业很快又恢复了此前的实际成交水平,但这却不足以挽回局面。两家企业又只能再次提高挂牌价格,但收购只是少量的回暖。12月12日,大成的实际成交均价已经达到了0.54-0.56元/斤,而黄龙价格也集中到0.53-0.55元/斤,近两日大成的收购情况如果还没有明显好转,还有继续上调可能。
深加工企业心理发生转变
支撑玉米价格坚挺上扬的,除了出口商的强劲攻势外,另一个重要的却不被人注意的就是深加工企业的收购心态发生转变。
在港口价格暴涨阶段,深加工企业都不免流露出恐慌,包括11月份产区价格反季节上涨阶段,深加工企业更多是观望和跟涨,看好短期回调的心理比较强,这一时期,很多企业都在采用能收多少就加工多少的策略,有几家企业甚至勒紧腰带大幅限产,并不准备在高价位上多囤原料。
到了12月份,由于价格持续坚挺,并不断上扬,深加工企业对于高价位逐渐适应。而且深加工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保证正常生产是更重要的事。另外,新玉米价格经过初期磨合后,新的基底相对清晰一些。在此基础上,深加工心态发生转变,在收购方面更加主动。在与贸易商的竞争中,深加工企业有更多实力依靠价格优势吸引粮源,在涨价方面,深加工企业向来是毫不手软。现在,深加工企业把目光放得更长些,由于气温条件已经适宜玉米存放,而不少企业烘干塔一直在运转,即用即收的想法已经很少,多数都开始为后期积累库存。
除此之外,有些企业考虑更具有远期意义,如吉安生化正在筹划以高粱为原料替代玉米加工食用酒精。现在高粱行情不振,价格低迷,而吉林省今年高粱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原料充足,而技术难度不会太大。从玉米跳到高粱,吉安生化将减少很多劲敌。而另有企业目前也在加紧研发和试验秸杆价格乙醇技术。未来几年玉米供应紧张是必然的,优胜劣汰也是难免的,提前做好准备自然会增加生存的机会。
中小收购主体暂退竞争市场
在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大环境下,很多中小收购主体已经退出竞争市场。由于市场价格过高,虽然有利润空间存在,但信息和销售渠道相对不畅通,收购风险高度放大。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资金有限,中小收购主体很难靠价格优势实现大量收购,再加上农民惜售,收购量普遍不大,而达不到量也很难实现利润或实现贸易。此前已经有很多小收购商退出市场,现在暂避锋芒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很多小收购商、中小粮库都停止收购或有价无粮。小收购主体中只有个体粮贩收购活跃,不过他们辗转于深加工和贸易商之间,收到的玉米经手时间很短,本地出价高的买家就是他们的目标。另外,以储备为目的的粮库多数未开始收购。市场上深加工与出口商两大势力的强力对抗更加突显。
短期涨势难平
虽然天气条件基本允许大量脱粒上市,不过由于价格上涨过快,农民惜售心理更加严重,在此瓶颈下,吉林省、辽宁省各收购主体收购量普遍不好,主要深加工企业收购量总体有所下降,在收购量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降价是不可能的事,而上涨空间仍然存在。
从全国的形势看,港口到货依然不多,11日港口价格局部上涨,而短期内调控政策很难实施,而期货行情又从前期回落基础上重新抬头。基于以上考虑,本周内玉米行情仍将看强。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