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解析
  • 发布日期:2006-05-23     啤酒工业信息网
 经过实地调研及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实际年玉米消耗量在450万吨左右,占全省玉米产量的25%,另外在建项目中,2006年底前投产的预计增加消耗量还有200万吨。从消费比重上看,玉米深加工已经成为吉林省最大的玉米消费体系,其收购价格往往决定了全省的玉米价格走向,所以了解他们的玉米收购策略对研判吉林省未来的玉米价格走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里笔者把近几年对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情况的跟踪加以总结,着重其收购策略方面简要介绍给大家。 
      吉林省玉米生加工企业玉米收购策略模式: 
      第一阶段:新玉米上市-春节前 
      收购特点:本阶段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最为活跃,各企业均处于全力抢收状态,日收购数量可达到消耗量的4-5倍。在这个时期内,企业在收购价格的制定上,往往高于周边粮库及贸易商的玉米收购价,牢牢把握住收购的主动权。同时本阶段也是农民售粮的第一个高峰期,由于年节所需开支较大,大部分纯农业收入家庭都会选择在春节前将新粮变现,但也有一部分有副业或较富裕的家庭只卖一部分甚至不卖,以期更好的价格。经过本阶段,民间玉米存量大概还剩余50%左右。 
      第二阶段:春节后至3月 
      收购特点:本阶段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状态较前一阶段有所放缓,但日收购数量一般仍可达到消耗量的2-3倍,所以价格方面仍比其他收购者要高。3月中旬开始是农民第二个卖粮较为集中的时期,主要为满足新一轮的生产需要,购买种子化肥几乎是他们全年最大的一笔开支,这个阶段过后,除了“不缺钱”的家庭,玉米大多已出售完毕,民间玉米存量降至30%左右。 
      第三阶段:4月-5.1 
      收购特点:本阶段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收购态度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大部分企业开始限量收购甚至暂停收购。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积累,企业厂内的玉米库存已经可满足企业2-3个月的生产,但由于季节原因,这些玉米变得不易存放,企业开始着手烘干或晾晒,保证这些玉米在使用前不会发霉变质。4月,吉林省的农村呈现一片忙碌的景象,因为新一轮的春耕开始了。在这期间,农民的售粮活动基本停止,家里的劳动力都在田间作业,直至4月底玉米播种完毕,才能稍微喘一口气。 
      第四阶段:5月至7月 
      收购特点:本阶段可能是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最正常的几个月,日收购数量几乎与消耗量相当,但我们也注意到,其厂内的玉米库存始终保持在2-3月的水平。5月以后,吉林省的农民逐渐清闲下来,由于田间管理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开始进城打工,剩下老人妇女留守。能够把粮食留到现在才卖的,可以肯定都是相对富裕的家庭了,他们会耐心的等待价格,直至令他们觉得满意。然而,由于季节原因,农民简易的存储设施已经不能再保证玉米的质量,霉变是最普遍的现象,到最后不得不卖的情况也会出现,所以到7月底,民间的玉米存量将降至10%以下。(这里笔者说句与本文章无关的话,期货交割粮最好还是选择3月份以前收,因为过了3月份,民间储备的玉米霉变增加的速度非常快,到了5月份基本都达到4%以上了。) 
      第五阶段:8月到新粮上市 
      收购特点:之前一切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个阶段。由于民间玉米储备已经到了收不上来的程度,企业开始从周边粮库寻找粮源,然而这部分只占生产需要的20%,另外80%便是之前那始终保持在2-3个月左右的库存了。当这些库存玉米全部用完之后,我们发现,2006年产的新玉米已经摆在了厂家的门口。 
      总结一下,其实深加工企业的收购策略并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在里面,他们只是遵循了市场规律,利用自身储备的优势化解后期缺粮可能带来风险,这何尝不是我们期货的理念? 
      就其对市场价格影响这方面,笔者认为,上文所提的第一、第二阶段,也就是新粮上市后到第二年3月,收购旺季玉米价格底部必然会被抬高,而这并不利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尤其是南北贸易利润水平将再度被压榨,相信这两年在南北港口往返的贸易商会深有体会。或许再过两年大家会发现,到玉米期货盘中做些套保规避一下风险已经是我们必做的一件事。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