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啤酒再战中原
- 发布日期:2012-12-03 啤酒工业信息网
青岛啤酒(600600,股吧)从1997年8月开始大规模扩张运动,以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及多种资本运作方法攻城略地:在华南、华北、华东、东北、西北等全国啤酒消费重点区域,控股了38家啤酒生产企业。公司的财报显示,青岛啤酒占国内市场的20%。整个山东市场基本处于垄断地位;其次是东北市场,沈阳、大连,也是青啤公司的盈利重地。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然而作为全球第六大啤酒制造商青岛啤酒公司却在经济“寒冬”不“冬眠”,继今年落子九江、揭阳投产、兰州、菏泽扩建搬迁之后,青啤公司又启动了在中原基地市场的整合与扩张。
啤酒香溢牡丹之都
11月21日,青岛啤酒60万千升/年洛阳(宜阳)啤酒项目顺利签约,此次青岛啤酒河南生产基地项目位于河南省宜阳县产业聚集区,占地约357亩,总体规划生产能力60万千升/年,一期工程生产能力20万千升/年,主要生产青岛啤酒系列产品,预计2013年2月开工建设,2014年2月底竣工投产。不用两年,河南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喝到新鲜、醇正的青岛啤酒了。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克兴在签约活动中表示:“青岛啤酒始终致力于用高品质的产品和独特的品牌体验,为消费者创造快乐。此次青啤在河南设立工厂,也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理念,致力于"低碳、绿色、环保"工厂的建设,努力践行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责任。相信青岛啤酒一定会是政府的好公民,经销商的好伙伴,社区的好邻居,消费者的好朋友,员工的好雇主,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此次青啤公司斥资筹建新厂,是其拓展河南市场,围绕“整合与扩张”并举战略的又一举措。这一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啤酒酿造基地的落户,将为河南消费者带来传世百年的青啤酵母和先进的酿造工艺,奉献优质产品,也将激情、开放、时尚的啤酒文化,融入中原大地。
河南有了青啤大本营
河南和青啤,一个是中原大地的千年古都,一个是享誉世界的百年品牌;一个身踞黄河之畔,一个来自黄海之滨。早在2007年,由青岛啤酒联合中央电视台全力打造的“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活动,就将青岛啤酒和河南紧紧的连在了一起。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消费者对品牌消费的需求快速提升,增长率超过50%,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喜欢、信赖这一国际知名啤酒品牌,更将喝青啤看作是一种高品质生活的象征。
孙丽香是青岛啤酒的一名经销商,从2008年开始就经销青啤,如今已经是河南最大的经销商之一。“4年的销量足足翻了30倍。”谈到当年选择经销青啤,孙丽香说自己一直感到十分庆幸,“我和丈夫都觉得,青啤有好品牌,好品质,就一定有好市场,跟着青啤走准没错。”孙丽香说,今年青啤的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原来她还经销其它的品牌,现在一个团队20多个人专门经销青啤。
“听说青啤要在河南建新厂了,往后物流进货就更方便了。”孙丽香说,家门口建厂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能带给消费者更新鲜的青岛啤酒。“河南有了青啤自己的大本营,往后我们经销青啤就更有奔头了。”
“先市场后工厂”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啤酒消费正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这无疑为青岛啤酒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青啤在全国范围的整合、扩张步伐也愈加密集。“先市场后工厂”的科学布局,不仅为其带来了产能、市场份额的扩张,更带来了良好的业绩发展。2012年1-9月份青岛啤酒共实现销售682万千升,同比增长12.8%;实现营业收入217.95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长率远高于啤酒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在今年6、7月份,青啤公司单月销量还突破百万千升,创历史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青岛啤酒近年来通过整合与扩张并举等一系列的调整,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管理能力,这种以市场带动工厂的发展模式,也体现出一种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理念。相信这种可持续能力的锻造,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消费感增值,也为青啤在市场拓展空间上带来更多的机遇。
>>延伸阅读
燕京啤酒(000729,股吧)PK青岛啤酒
(1)牢固的根据地,强大的资本实力,雄厚的政治文化背景,燕京啤酒原是中国啤酒第一品牌,在未来的岁月里,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的实力将不相上下,交替占据中国啤酒行业中的龙头老大位置。
(2)燕京啤酒拥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这是青岛啤酒所缺乏的。燕京啤酒在北京牢牢占据了95%以上的啤酒市场,而且其品牌忠诚度远远高出青岛啤酒的品牌忠诚度。
(3)燕京啤酒是青岛啤酒中低档啤酒的最大竞争对手。
啤酒行业未来5年发展趋势
未来5年,中国啤酒市场将出现3家千万吨级别的企业:雪花啤酒、青岛啤酒、英博百威。千万吨级别的企业碰撞已经不能局限在一城一池的地盘争夺。企业一手抢地盘,一手抢利润,量利平衡成为新的竞争主体。
啤酒行业的低值高物流特性决定了啤酒经营必须依托分厂为跳板,不适宜远距离进攻,从而造就了传统的啤酒行业就是以地盘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占据几个县乃至一两个地级市就可以成就一个10万吨级别的中小啤酒企业,占据一个省的市场就可能成就一个百万吨级别的大型企业。
啤酒是个利润率不足5%的微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啤酒行业利润甚至不及搬运工报酬。这种微利环境给三甲之外的中小品牌带来了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众多的啤酒企业因此而倒下,被收购兼并。目前的规模效应其实还未发挥到极致群雄割据,大多数还是在某个地区或某些地区占有率较高。对于啤酒行业而言,规模经济才有规模效益,行业必须进一步布局整合,这是行业的大趋势。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