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圈地到拼利:啤酒四强赛升级
- 发布日期:2012-11-12 啤酒工业信息网
当其他行业还在为集中度痛苦洗牌时,啤酒业已进入看似温情的垄断竞争格局,华润雪花、青啤、燕啤、百威英博割据一方。然而,市场却发生着新的变化。经济低迷,销量放缓,成本上升,并购不易,提档艰难,啤酒大佬们不得不再次一搏。
微妙的四强赛
啤酒业大佬“四强鼎立”的排位,在2012年正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今年前三季啤酒行业产量为3988万千升,同比增长3.32%。其中,燕京啤酒(000729,股吧)销售466.4万千升,同比仅增长0.77%,竟落后于行业增速。不仅如此,除被市场寄予厚望的金威啤酒资产收购搁浅外,公司9月推出的26.2亿元融资方案也遇市场用脚投票,股价尚在底部徘徊。
相比之下,青岛啤酒前三季度啤酒销量达682万千升,同比增长12.9%,预计市场份额有望从年初的13%-14%提高到17%左右。
华润雪花、百威英博则占据了第一和第三的位置。截至2011年年底,华润雪花产销量为1023.5万千升,百威英博则为566万千升。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在近日的一次机构交流会上,青啤高管如此点评对手,“雪花原先大小通吃,扩张远高于公司,但是销量和盈利远低于青啤。如今雪花也在变,一定阶段的扩张后公司也会逐步转变提升盈利水平。至于百威英博,虽然现在规模还小一些,但常年合作还是很了解的,品牌和资本实力都非常强,未来可能是中国市场最强悍的对手。”
青啤并未提及燕京,或许在公司的眼里,这位昔日的北方巨擘已经不在其战略决策的视野中心。
“硬骨头”金威
并购成就了啤酒巨头,短期内仍是其扩张实力的重要杀手锏。
《金证券》记者获悉,青岛啤酒高管就放话,“广东一直是销量大、盈利高的市场。公司还是在积极关注和跟踪金威项目,燕京退出,但公司没有。”
那么,现在的燕啤对金威究竟又是怎样的态度?
“公司对金威啤酒的收购之所以暂停,原因是对方的最终报价高于市场预期,远远超出公司评估价格,而且金威基本面也出现了一定变化。如果进一步提高溢价进行收购,就是对股东的不负责。”燕京啤酒证券部人士昨日对《金证券》记者称。
青岛啤酒显然深知个中缘由,公司一再向机构人士强调,公司报价是理性的,基于金威广东的5个工厂、每年100多万吨销量加上金威销量的协同效应、资产升值等因素,“假设价格合理,不排除进一步跟进。”《金证券》记者了解到,公司高管也坦言,“无论谁拿到金威,都不足以改变广东市场的格局。因为现在大家都进去了,除了金威还没有谁退出,广东仍是竞争市场。”
青岛啤酒为何对金威情有独钟?目前,各啤酒巨头已成“诸侯割据、互不相扰”之势,燕京雄踞北京、广西和内蒙古市场,青啤和雪花则在陕西、胶东半岛、安徽和辽宁等市场称雄,角力主战场集中在市场格局微妙或是二线品牌占主导的省份,如四川、广东以及大部分中西部省份。
“今年资本性开支没有完全花完,年初预计要接近40亿,目前看全年预计20亿差不多了。原因是整合已经接近尾声,10万吨以上厂房不多了。公司手头现金非常好,却花不出去。” 青啤高管也坦言,“如果不抓住机遇快速扩张,后面可能和雪花的差距越来越大”。
高端化“天花板”
做大还得抓紧做强。燕京啤酒内部人士称,行业内基本达成共识,降价竞争是不归路,一线企业开始摸索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平衡点,未来啤酒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和提价将是主流趋势。
青岛啤酒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17.95亿元,同比增长13.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1.1%。很多关注公司的券商研究员,看到这份近乎原地走的财报后难掩失望。“有些低于预期,尤其是高端产品发展不利。”
据了解,由于原料和工艺的区别,青岛啤酒各品牌毛利率的差异相当明显。主品牌青岛啤酒接近40%,二线品牌崂山、汉斯、山水、银麦等为20%-22%,纯生、奥古特等高端产品的毛利达到60%左右。但是,2012年公司主品牌销量增速为10.2%,高端酒放缓至15%-16%,而银麦的销量大增40%。低端酒增速高于主品牌,这也是公司近四年来的头一遭。
低端消费兴起,主要是“现在经济不好,个人快消品预期不明朗”。不过《金证券》获悉,青啤盈利目标仍在高端市场。公司高管透露,“副品牌的快速扩张,只是占据市场份额。占领之后,公司的目的还是做中高端的。未来还是会在合适时机,逐步做产品结构提升。”
“高端化是中国啤酒消费不变的趋势,国内的啤酒巨头为此处心积虑,但这会受到国外啤酒商的挑战。”上海一研究员对《金证券》表示。
据统计,目前百威品牌占到了国内整个高端啤酒市场份额的40%,以百威、喜力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基本垄断了超高端市场。11月7日,百威英博2012年三季报新鲜出炉,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54.92亿美元,同比增长22.3%。该公司在中国的三大核心品牌百威、哈尔滨啤酒和雪津啤酒,前9个月销量同比增长11.1%。
“身处同样的消费环境,高端品牌日子滋润得多。青岛啤酒近几年推出的高端品牌,改变的只是包装和概念,却无法提供支持高价的真正理由。”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
前述研究员则判断,啤酒行业正进入低速增长期,明年由于啤麦成本上涨,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