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农机科技研发仍显不足 政府投入是关键

2012-08-09 12:124490

  在中国农业科技十年发展成就展上,智能化机械和最新农机新技术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由于成本、工作效率等原因部分智能型机械目前无法在市场推广。“智能型农机的许多零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使智能型农机成本大幅增加。”科研人员向记者说,“这类机械进口更大的作用在于引领现代农机科技发展,可以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可见,农机研发的真正意义在于科技先行,引领整个农机市场向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农机的研发也需要接地气”近来这种说法很是流行,这让农机领域的科技创新诞生一组新的搭档科研机构与企业。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融合,其研发产品从数量和质量上看都有不俗表现,由此可见,这种组合不仅科学,而且堪称完美。据介绍,中国农大与企业经过几年的磨合,现在配合非常默契。其研发成果包括,智能除草机器人、黄瓜采摘机器人、番茄采摘机器人、草莓采摘机器人、水果智能分选流水线、种子精选机等多种智能农业装备,此外,还有温室装备、空中单轨、双轨的喷灌机、水肥药一体喷灌机等。产品同时也涵盖普通农业,研发适合广大农民使用的常规农机具,也有高端产品适合合作社和大农业地区使用,购买者反馈其使用情况也都很好。

  十年来,我国在农机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同时,也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机科技投入新格局。当前,投入已成为农机科技发展的关键,许多科研成果的升级与推广工作还有待于以政府为主体的农机科技投入。

  对于农机科技的发展来说,政府的导向作用至关重要。现在研究成果有很多,但真正投入到实际生产中还要考虑很多客观因素,如黄瓜采摘机器人、草莓采摘机器人等,成本问题是制约其推广的因素。

  很多农机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中农先飞的科研人员告诉记者:“以滴灌覆膜产生的污染问题为例。现在使用的地膜很便宜,但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如果想解决,还需要从地膜的材料入手,现在用的膜都不太能降解,以后随着农业技术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地膜肯定会用降解材料,虽然成本加大,但污染会大大减少。”目前,滴灌节水工程中出现的作物不等行现象同样也存在成本问题。科研人员说:“两行玉米用一根管,这样又节约用水又减少灌溉设备的成本,其产生的问题就是出现作物不等行现象,对作物机械化收获产生影响。若一行玉米用一根管就能解决不等行问题,但是成本就会增加。”

  这样看来,农机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机科技的导向作用。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很多设施都需要改变,更多的新型农机将要问世,届时,农机科技将再上一个台阶。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