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加剧、市场萎缩、业绩下滑……中国风电似乎就正在为此前蜂拥而上的发展付出着代价。面对寒冬的考验,对于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一些实力不足的企业已经站在生死存亡的边缘。虽然目前面临严峻的形势,但业内多数人士仍持乐观态度。
乐观迎冬
2011年,国内众多风电类上市公司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整个风电产业链上六成企业出现利润下滑。
与此同时,全球风电市场也并不景气。海外风机公司在华市场遭遇“滑铁卢”。风电巨头维斯塔斯今年一季报显示,亏损2.45亿欧元。6月,中国风电塔架制造企业天顺风能收购了维斯塔斯位于丹麦的风塔工厂,随后,维斯塔斯宣布关闭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风机厂,似乎已经为退出中国市场留好了退路。
虽然目前面临严峻的形势,但业内多数人士仍持乐观态度。
“风电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长期来看无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风电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被普遍看好。制约我国风电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瓶颈风电并网和消纳问题也正在逐渐消失。
今年6月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针对我国去年弃风现象严重的事实,对主要电力公司以及电网和各地政府提出要求。
另外,国家能源局已经决定以蒙西地区作为试验田,找出阻碍中国风电并网、消纳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措施。据悉,蒙西风电试点的内容包括:电源规划建设、电网调度规则、风电场建设管理、本地消纳方式、辅助服务市场,甚至试行千呼万唤不出来的配额制。
这些政策的出台及实施无疑是给风电企业的一颗“定心丸”。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和风电企业的积极配合下,风电并网和消纳的问题,在1-2年左右将得到缓解。
"钱“景可观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预计2015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亿kW,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kW·h,风力发电量在全国发电量的比重将超过3%。然而截至2011年,我国风电的装机容量是6200万kW,2011年风电量只占全部发电量的1.67%。要达到2015年的目标规模,在这3年中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见眼前的问题只是阶段性的瓶颈,中国的风电资源丰富,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巨大。
中国风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国内风电行业最早是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欧洲的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但现在,中国的风电行业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优势。比如大型风机电控技术和产品,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华锐风电这样的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已经独立完成了大容量风机(包括海上、陆地、潮间带机型)电控系统的开发。
能源局《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与科技部《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都明确提出了大型化的发展方向。科技部《规划》明确指出,要突破10MW级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和零部件设计关键技术,实现海上超大型风电机组的样机运行。据悉,华锐风电已于2012年6月成功申请到国家能源局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0MW级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及示范”项目。该项目将建造全球首台、功率等级最大的10MW级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并在江苏沿海装机示范。华锐风电向记者表示,其3MW机组已经实现量产,5MW机组已经成功并网运行,6MW机组也已经成功吊装,这都为10MW风电机组的研发累积了非常宝贵的研发及实际运营经验。
如今,中国风电未来如何走好合理市场竞争的道路,是企业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风电行业从广受追捧的新兴行业转为竞争性行业,从狂热发展逐渐回归理性是未来风电行业的整体趋势。而作为一个国际知名风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把问题看得比其它人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