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三得利退出;嘉士伯大裁员;央视投放巨额缩水

2015-11-24 08:442210

 近日,中国啤酒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原因在于其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10月16日,日本最大酒企三得利宣布,拟退出与青岛啤酒的合资经营业务,集中资源扩展目前在中国发展较快的洋酒领域。

    更早之时,美国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胜败退中国市场。

    随后,全球第四大啤酒企业嘉士伯发布季报显示,三季度净亏损约41亿人民币,为降低成本,嘉士伯在中国一边准备大批裁员、一边计划关闭部分啤酒厂。而裁员方面,中国区的赔付金额约为36.8亿元人民币。

    11月18日,央视黄金资源招投标会议上。啤酒方面中标企业仅有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总额为1.4239亿元。而在2015年,啤酒金额为5.8727亿元。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啤酒企业所呈现出来的种种不利消息,均源于今年国产啤酒遭遇到了重大挑战,才出现了败走、裁人、缩减费用等结果。据该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只有百威英博整体销量增长9%,其他品牌压力均非常巨大。

    国产啤酒市场怎么了?
    一向以挥舞着资本大棒以及深度分销在中国酒类市场驰骋的啤酒企业怎么了?为何几乎全军面临销售增长困难的局面呢?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啤酒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度不断加强,而经济大环境不好,也致使了其消费拉动乏力。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4.2升/年,已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3升/年,国内啤酒消费量已趋于饱和。
    啤酒界知名人士方刚曾谈到,内资啤酒企业最擅长的就是地盘站。而地盘战可以看作是最赤裸裸,也是最缺少技术含量的营销手段,要么有强大资本收购企业,要么有足够的实力买店,说到底就是用钱来说话,搞不定的时候,用钱来发言。这种血淋淋的白刃战、阵地战、地面战决定了啤酒这个行业营销手段充斥着暴力色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行业微利的局面也就很难改变。在社会环境遭遇大变局之时,其增长乏力也在情理之中。同时,方刚认为,目前渠道碎片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国产啤酒擅长夫妻小店,对夜场、电商、大型KA卖场、名烟名酒店等的渗透不足,这些都分流了其销售。
    谈到国产啤酒如今的困境,不能绕开的一个词是:进口啤酒。进口啤酒在过去的几年来正在逐渐抢夺着啤酒爱好者的钱包,而抢夺之势越演越烈。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进口啤酒的总量为347,995,026升,相较2013年有60%的增幅。但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上进口啤酒进入国内的实际数量远不止海关公布的官方数字,还有大量进口啤酒通过灰色渠道进入国内。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出口商分会公布的1-9月酒类进口数据显示,啤酒进口量增长率最高。
    2013年时,记者曾对进口啤酒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当时,据1919啤酒部采购负责人介绍,与2012年同期相比,进口啤酒单品数量翻倍,有50多种品牌,销售额增幅达到150%。随后,记者注意到,每一年夏季,1919都会举行当年的进口啤酒节,以拉动进口啤酒的销售。另一位代理进口啤酒近10年的酒商则告诉记者,现在二三级市场经销商主动上门寻求合作者越来越多了。该酒商介绍道,进口啤酒在中国最先进入的渠道为夜场,因为该渠道消费者普遍接受新鲜实务能力强,对品质也有一定的认识,近两年在高端卖场以及酒类专业连锁机构中越来越突出,标志着进口啤酒已经开始走进高端消费者的家庭。在他看来,品质过硬、利润不错、出国游的带动以及对国产啤酒的替代都促成了近年来进口啤酒的高速增长。
    进口啤酒是下一个春天吗?
    不过,进口啤酒真的就是酒商的下一个春天吗?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的进口啤酒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前进口啤酒市场拥有上千种品牌,鱼龙混珠是现状,如何分辨优劣、找到适合自己口感的产品在目前很难,这是消费者面临的第一大困惑。这方面进口啤酒与进口葡萄酒所遇问题相似。据了解,进口啤酒进入中国市场,往往需要一名总代理,而总代理一般所签约时间为5-8年。众所周知,要想在中国市场树立起一个品牌,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一般代理商均不愿意增强品牌的推广力度,担心一旦推广成熟一个品牌,就会被取代,变成了为别人做嫁衣,而是希望借由进口啤酒的逐渐升温销售产品即可。
    另一方面,进口啤酒的价格、口感与麦芽度数也制约着发展。价格方面,今年以来确实有了较大突破,据说在某些渠道上出现了15元的产品。不过,大量产品依然聚焦在15元左右。口感方面,进口啤酒比较强调个性,比如黑啤,由于其工艺不同,口感较为厚重,入口较苦,这些都与大多数消费习惯不同,势必屏蔽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度数方面,进口啤酒的度数一般为十多度,而国产啤酒度数一般为几度,让消费者逐渐习惯不同的度数依然需要时间。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