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质量 锋芒初露
2002年,“雪花”来汉接手东啤,比1995年在武汉建厂的百威足足晚了7年。
在刘春雄看来,面对先入为主的跨国品牌,中国企业品牌尚显弱小,能够破解的方式,惟有销量。
这与雪花啤酒在鄂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谋而合。
老东啤习惯计划经济,华润雪花则讲究急市场所需;东啤奉行“以产定销”,雪花则要求销售当老大,生产、管理、后勤都要围着销售转。
就这样,雪花抱定市场切入口注入资本,凭着优秀的渠道掌控力,开始质量、管理、销售模式的批量化改造,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口碑。
消化吸收SAB公司的世界级品质标准,拷贝管理体系与销售队伍,2005年成立的雪花枝江、天门工厂同样遵循着这个原则,为雪花在湖北的发展,赢来了更广阔的伸展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在“圈地”浪潮中,有的啤酒企业收购了一些技术滞后、设备陈旧的小啤酒,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雪花啤酒统一的管理模式和稳定的产品质量是其最大的优势。
时任华润雪花啤酒全国市场总监侯孝海称,2007年雪花啤酒以40万吨的产销量跃居湖北第一,奠定了武汉作为全国重要战略市场的地位。
其时,雪花啤酒在鄂的发展,不仅得到其总部的认可,亦引起同行的侧目。谁也想不到,不到六年的时间里,这个后进者已然拔得头筹。
树品牌 声名鹊起
当销量的不断积累壮大企业实力后,也为企业做品牌打下了坚实基础。随着顾客越来越倾向于品牌消费,品牌的力量日益为各企业所重视。
2008年,雪花啤酒全面换标,融入天然“雪花瓣”的雪花标识,中国印章、中国笔触、中国窗洞和戏剧脸谱等元素,让消费者大呼“有韵味”,堪称以民族品牌“树立中国的新形象”。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在“中部崛起”的干劲下,雪花啤酒以换标为契机,借助其全国品牌活动的声势,正式迈开了在鄂品牌建设的步伐。
每年八一给湖北省武警总队带去物资问候;在枝江安福寺镇资助希望学校;连续四年为荆州学子捐献爱心专款;这是雪花啤酒作为大企业体现的社会责任。
震天的锣鼓,惊艳的歌舞,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的首届雪花啤酒节,不仅提供无限量免费鲜啤,还有啤酒竞饮大赛和精彩文艺汇演,这是雪花啤酒在汉尽显主人身姿。
与此同时,武汉工厂更发挥区位优势,将其他区域的雪花高端产品订单收入囊中。历时5年研发推出的雪花纯生,从武汉出发,一天到达全国各地,运输成本全国最低。
可以说,在这阶段的拉锯战中,雪花啤酒在价格战与终端渠道不正当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以品牌亲和力拉近消费者,并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
接地气 匠心独运
当众多白酒企业焦头烂额,感叹时运不济时,啤酒弟兄们已经完成扩张,开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了。
2013年,由华润雪花投资3.8亿元新建的花园环保型工厂在黄石启动投产,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更新鲜的本地啤酒,其发起的“雪花•第一酿造”游也是省内啤酒业首创。
“看到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喝了清新、爽口的雪花鲜啤,还能学到品酒知识,确实收获蛮大。”作为第一批参加“雪花•第一酿造”游的幸运消费者,家住黄石港区亚光新村的王先生做出如此评价。
对此,华润雪花全国营销中心总经理曾申平解释到:啤酒行业进入了行业调整期,更多的是怎么样洞察消费者对企业品质和品牌的认可、怎么样提高企业效率。
每年,雪花啤酒都会广发“英雄帖”,邀请户外爱好者一起勇闯天涯,足迹遍布汉子山、薄刀锋、神龙架等地,雪花纯生中国古建筑大赛则让湖北的武当山、古隆中、明显陵等古建筑享誉全国。
去年夏天,两座别出心裁的候车亭出现在武汉、黄石、宜昌等地,消费者可以拍摄自己“勇闯天涯”的照片,还可以闻到公交亭散发出浓郁麦香,一时间人们争相体验,津津乐道。
自此,雪花啤酒彻底的将楚文化锐意进取、追奇逐新的精神融入其品牌内涵中,在鄂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其实,与雪花啤酒一样,很多中国产品成长的第一步不是在品牌、销量等类似鸡和蛋的问题上纠结,它们没有跨国品牌的先天优势,也没用巨额广告费用于砸知名度,而是以产品为核心,先做大销量。雪花啤酒连续九年全国销量第一为其独特的品牌建设路径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2014中国品牌领袖峰会上,雪花啤酒被工信部评为中国啤酒行业第一品牌。这既是消费者第一选择的结果,更是市场给予雪花啤酒最有力的反馈。“雪花对啤酒品质的追求源于酿造好啤酒的执着信仰,20年来雪花一直在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华润雪花啤酒全国总经理王群在会上如是说道。
新闻链接
日前,“华润雪花啤酒(武汉)有限公司100万千升啤酒搬迁新建项目”投资协议在汉签署,新工厂将以亚洲一流的设备水平、全程信息自动化控制、高效节能与环保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并增设500ml/330ml听装啤酒及1.5L桶装啤酒生产线,提高雪花脸谱、雪花纯生等高档酒产能。
签约仪式上,华润集团副总经理陈朗表示,华润集团在湖北将加快建设啤酒、地产、燃气、零售等领域的新合作项目,华润雪花武汉百万千升啤酒新工厂是全国布局的七个中高档产品大型生产基地之一,对打造武汉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