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米勒拟收购喜力被拒
全球前三大啤酒集团正上演一出主题为兼并与反兼并的“三国演义”。
当地时间9月15日,有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全球最大酿酒企业百威英博公司(AB InBev)正在与银行方面就收购交易的融资问题进行谈判,目的是为收购南非米勒酿酒公司(SABMiller)做准备,该交易规模可能高达750亿英镑(约合1220亿美元)。
戏剧性的是,此前一天,南非米勒对荷兰喜力公司(Heineken)的要约收购,被后者拒绝。南非米勒之所以要收购喜力,是为避免其被百威英博收购。
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的百威英博、总部位于英国的南非米勒、喜力是全球前三大啤酒集团。
在2013年全球啤酒市场上,百威英博、南非米勒、喜力分别占有约20%、9.6%、9.3%的份额。
两大巨头一旦联手
将占三分之一市场
百威英博拟与南非米勒联合的消息已流传多年,今年以来全球并购活动的兴盛重新引爆市场对该交易的猜测。
今年7月,美国媒体和英国金融时报曾有过一波相关报道。当时有市场人士猜测,南非米勒和百威英博可能会在2014年或2015年合并。该人士称,和过去10年相比,南非米勒和百威英博的合并时机已成熟,百威英博目前已经消化了去年对墨西哥酿酒厂Grupo Modelo(莫德罗集团)的收购。如果这两家巨头合并,全球10大啤酒品牌中的8个将集于一身,剩下的只有喜力和帝亚吉欧旗下的Guinness。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百威英博尚未就该收购交易与南非米勒展开讨论,称前者需等待银行融资到位,才会正式提出收购。
该项收购若最终成行,将震动全球啤酒市场——这两大公司将控制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啤酒供应,并且将使百威英博在哥伦比亚、秘鲁以及许多非洲国家一跃成为市场巨头。此前,百威英博在这些市场并不多见。
由此,暂不论南非米勒愿否委身百威英博,这项收购需跨越的一大障碍是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反垄断审查。
有关反垄断问题并非无解。有分析称,其中的化解之道是,百威英博或出售南非米勒在两家合资公司中的股份,从而通过反垄断审查。这两家合资公司分别是美国的米勒康胜公司(MillerCoors)以及中国的华润雪花。
这一题解,虽说在目前仅是一个假设,但一旦实施,对百威英博和南非米勒来说是情非得已。原因是,华润雪花是一块优质资产,自2006年起,其连续8年成为中国销量最多的啤酒。南非米勒在华润雪花公司中占股49%。
百威英博靠并购强固地位
百威英博拥有众多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啤酒品牌,包括超高端的时代啤酒、高端的百威啤酒和全国品牌哈尔滨啤酒。据2013年统计数据,百威英博总收入达432亿美元。
百威英博的发展史称得上是一部并购史,其擅长通过大规模并购强固其行业地位。2004年,其前身比利时英特布鲁集团与巴西的美洲饮料公司(AmBev)合并为英博啤酒集团,一举成为全球产量第一的啤酒公司。2008年,英博斥资520亿美元收购百威啤酒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创下酿酒业的并购纪录。2013年,该公司买下莫德罗集团(科罗娜啤酒品牌拥有者)的五成股份。
百威英博最近专注于通过对市场营销投资来提升收入,比如赞助巴西世界杯。但是这家公司的强项在于削减成本,这也是其收购莫德罗集团和安海斯-布希背后的逻辑。百威英博的管理层将收购的啤酒公司年运营成本削减了数十亿美元,帮助偿还为交易融资欠下的巨额债务。
南非米勒旗下品牌有Foster's、Peroni和Miller,目前在中国拥有雪花啤酒。华润雪花为华润集团与南非米勒于1994年合资组建的啤酒公司,南非米勒在其中持股49%,由此进入中国市场。
据华润创业8月21日公布的中报,华润方面在中国经营超过97家啤酒厂(含金威啤酒),年产能超过1900万千升。上半年,啤酒业务的营业额增加14.9%至184.75亿港元,雪花啤酒的销量占总销量的90%。
南非米勒避免并购之道
对于百威英博的并购之手,南非米勒是不愿意伸手相握的。
约两周前,南非米勒曾向控制喜力的创办人家族提出收购建议,目的有二,一是为了避免其被百威英博收购;二是看中了喜力在非洲的分销渠道。此项收购一旦成功,南非米勒的销售额将增加250亿欧元,并强化在新兴市场的表现,包括南非、墨西哥等。
不过,喜力家族不希望丧失对喜力啤酒的控制权,并于9月14日发布声明称,南非米勒的建议并不可行。
有外电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南非米勒没有因被喜力啤酒拒绝而心灰意冷,可能再次提出收购或考虑着手另一笔收购交易。
彭博社认为,南非米勒寻求的其他合作伙伴,可能包括丹麦嘉士伯啤酒。报道援引瑞士Mirabaud证券分析师费耶的话称,“南非米勒想尽办法保护自己不被收购,这从侧面证明‘百威英博欲收购南非米勒’的市场传言很有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