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13亿人的口粮安全
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今年全国粮食产量上了“十连增”的历史性新台阶之后,中央这一最新论断有着深刻含义。
粮食“十连增”,进口也趋增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038.7亿斤,比上年增长2.1%,并首次突破了12000亿斤大关,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连续10年增产。在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看来,政策利好、降水增多、科学抗灾是促进粮食增产的三大主因。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数量也不断增加。2011年小麦、玉米、稻米、大麦等谷物进口545万吨,2012年达1398万吨。“十连增”了怎么还进口?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日前表示,从根本上讲是增产幅度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幅度。
韩长赋强调,尽管粮食进口总量多,但占国内产量比重很小,2012年三种粮食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2.3%;今年1-9月,小麦、玉米等谷物进口量861万吨,同比大幅减少。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韩长赋强调,“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发展生产保供给的方针不动摇,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促增产、立足抗灾夺丰收。”
韩长赋认为,要集中力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意味着谷物自给率要保持在95%以上,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保持100%自给。
高强度农业开发亟待打造粮食生产“升级版”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对此表示,当下保障粮食安全正面临更加严酷的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应从以前的关注粮食生产数量转向关注质量,更加注重结构平衡、质量安全和效益提高;从高强度的农业开发转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平衡好增加粮食产量与保证农业生态安全的关系上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粮食生产“升级版”。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