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农业农村部:2025年10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

2025-10-10 11:03110
 玉米:本月对2025/26年度中国玉米生产、消费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将进口量下调100万吨至600万吨。东北地区光温水条件匹配较好,初霜期偏晚,利于秋收作物充分灌浆成熟,预计后期多晴好天气,对秋收作物成熟收晒有利。华北大部、黄淮东部水热条件利于作物产量形成,但豫陕晋等地多雨影响秋收,预计后期华北西部、黄淮西北部降水仍偏多,连阴雨和农田渍涝风险较高,需抓住晴好天气或降雨间隙抢收抢烘。进入10月,全国玉米产区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市场供应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但今年进口规模大幅下降,目前结转库存处于低位,后期储备收购也将适时启动,预计价格以稳为主。
 
 
 
  大豆:2024/25年度,国产大豆销区批发均价每吨4475元,较上年下跌10.6%,低于预期价格区间;进口大豆到岸税后均价每吨3781元,较上年下跌7.4%,在预期价格区间内。本月对2025/26年度市场供需数据不做调整。国内市场方面,主产区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东北产区长势总体良好,结荚鼓粒饱满,丰产预期较强;苏鲁豫皖产区部分地区因生育期遭遇高温干旱及9月下旬持续阴雨天气,对新豆单产和品质形成不利影响,后期需持续跟踪评估。当前东北地区贸易主体入市积极,市场优质优价特征明显,华北黄淮地区大豆上市推迟,市场交易清淡。国际市场方面,美豆主产区温暖干燥,利于大豆成熟与收割推进;南美新季播种进入关键阶段,巴西干旱天气不利于后续进度,阿根廷土壤墒情改善有利于早播。总体来看,全球大豆供应保持宽松状态。
 
 
 
  棉花:2024/25棉花市场年度结束。据海关统计,本年度中国实际进口量106万吨,较估值调增1万吨。本月对新年度棉花产量、消费量和进口量维持上月预测不变。棉花生长期间气象条件适宜,局地单产和品质高于预期,后期综合分析后对产量进行调整。棉花进入集中采收期,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截至10月6日,新疆棉花采摘进度为24.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籽棉开秤价同比持平略跌,集中上市后存在下行风险,2025/26年度国内棉花价格区间调整为每吨14000-16000元。
 
 
 
  食用植物油:本月,2024/25市场年度结束,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3144万吨。由于产量增加,2024/25年度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较上月调减50万吨至706万吨,其中棕榈油、葵花籽油进口量分别调减30万吨、20万吨。2024/25年度国标三级豆油、三级菜籽油、一级花生油出厂价均价分别为8089元/吨、9585元/吨、14635元/吨,均在预估区间内。本月对2025/26年度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预测数据不做调整。据气象部门预测,10月份华北西部、黄淮西北部区域降水偏多,相应花生产区需做好抢收工作,并及时晾晒和烘干,防止新季花生霉变。
 
 
 
  食糖:2024/25年度中国食糖产销结束,累计产糖111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0万吨;食糖年度均价为每吨5993元,在预测范围内,比上年度每吨跌498元,跌幅7.7%;国际原糖年度均价为每磅18.58美分,在预测范围内,比上年度每磅下跌3.1美分,跌幅14.3%。本月对2025/26年度中国食糖供需形势预测与上月保持一致。8月份内蒙古降雨偏多,不利于甜菜糖分积累及起收,糖厂开机时间推迟,对甜菜糖产量的影响需进一步跟踪评估。9月底10月初广东、广西等甘蔗主产区受台风影响,出现甘蔗倒伏等现象,后期需持续关注灾后甘蔗生长恢复情况。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