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新加坡/伦敦3月18日 - 石油出口成长迅速的伊拉克,正以比其他供应国更便宜的价格销售原油,逐步抢占区域对手沙特(沙乌地)阿拉伯在亚洲的市场份额。
伊拉克结束数十年的战争及制裁之后,石油增产行动迈入第三年,现已是中国、印度及韩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来源,促使沙特寻求扞卫其第一名的宝座。
行业消息人士说,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高层本月初在伦敦一战略会议中讨论了该如何回应伊拉克极具挑衅意味的定价。
“伊拉克在增产,我们得小心应付,”一位熟知沙特石油行销政策的消息人士说。“我们不想自己受伤害。”
伊拉克为了争取更多亚洲客户,其巴斯拉(Basra)轻质级原油比沙特阿拉伯中质油每桶便宜1.10美元,贴水幅度为九年来最小。
沙特的回应是连续两个月调降其阿拉伯中质油价格,交易商和炼厂表示,沙特此举是为了保护市场份额不流失。
沙特也可能会在5月31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维也纳会议召开前,为其身为石油业老大的地位作出某种宣示。沙特在2012年底之际大幅减产,目前日均产量约为920万桶。
而伊拉克已超越伊朗成为OPEC第二大石油产国,今年的目标产量为日均370万桶,高于去年的290万桶日均产量。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的话,将仅次于伊拉克1979年创下的380万桶最高纪录。
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1月份整体石油进口中有11%来自伊拉克,高于去年同期的5.8%。沙特是中国最大的供应国,中国1月原油进口中沙特占了22%的份额,上年同期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