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的机床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市场调控等一些波动之后,机床行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一场全面的升级之战已经到来。在机床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我国将会在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数控机床年总产量超过25万台。庞大的市场空间让众多数控系统供应商看到了机遇,瞄准这一市场,重拳出击,推出适合未来发展的产品。
目前,我国数控系统正在向高端领域发展,但在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市场,数控系统90%以上的仍然是国外产品。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绝大部分市场被法那科、西门子、三菱、德马吉等国外品牌占领。 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成为一种长期的弱势,我国数控机床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差,设计水平跟不上潮流,对出厂时的可靠性与精度性控制不重视等,这些关乎品牌附加值的细节和创造能力应该得到全面的改善,才会在未来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国产数控机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从而缩小与国外产品之间的差距。
首先,加大研发投入。数控系统是一个市场不大但技术含量很高的高科技产业,需要企业在研发上做很大的投入。国内数控系统企业很容易靠低价去夺取市场,而低利润又保证不了高昂的研发投入,产品在功能和性能方面很难和国外产品去竞争,数控系统企业的研发投入单靠企业很难做到,需要政府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有所支持。此外,企业的研发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将“以技术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市场能接受的产品为中心”上来。
其次,加大基础技术研究。数控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受到基础技术研究的制约,比如算法方面需要高等数学方面的支撑,高速高精又离不开机械和切削理论的支撑。这些基础技术首先需要在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有所突破,企业再将其应用到产品开发上,从而真正形成一个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链。但目前很多高校更热衷于能快速见效的应用研究,而忽略基础研究,由此也制约了应用研究的发展。
最后,要做好四个方面的转型,即由机械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这不仅是管理服务方面,还是一种维稳战略,精准市场定位的敏锐眼光;节能减耗的转型;推销服务全球支撑体系的转型;科学管理经营方式的转型。
创新是现代新型企业必须具备的特质,在制造业面临着巨大转变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模仿、仿制观念,开发智慧,加大投入,让那个更多绿色、智能化的产品来替代市场上的现有产品,或许,实现进口替代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路程,但是我们相信在正确科学的经营理念引导下,我国新一代的数控机床将会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