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大竞争力要素评价 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势与弱势
- 发布日期:2006-05-24 啤酒工业信息网
5月1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了世界6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2006年度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国际竞争力2006年世界排名比2005年前移12位至第19位,成为上升最快的国家和地区。
四大要素评价体系
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是世界上关于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权威机构之一,有非常重要的国际影响。在评价理论和方法上,由原来2000年的八大要素评价体系,变成现在的四大要素评价体系,更具有时代感。
四大竞争力要素分别是经济运营、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
经济运营竞争力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国内经济实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和价格进行的系统评价。
政府效率竞争力是从政府管理效率角度,对公共财政、财政和货币政策和政体组织、企业和市场保障组织、社会管理进行的系统评价。
企业效率竞争力是从企业创新、获利能力与责任的角度,对生产效率、劳动市场、资本市场、企业管理结构和适应全球化能力、生活观和价值观进行的系统评价。
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竞争力是从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对于基本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科学基础设施、健康和环境基础设施、教育基础和能力进行的系统评价。
报告体现西方对中国的认可程度
每年一度的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是基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和经济学规范概念基础,而进行的一种系统认知现实经济与社会活动数量特征的全面系统测度评价。它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际效果和进一步发展潜力的深刻认知的评价结果,具有比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上的规范性。
具体评价结果涉及312个方面,虽然很细,也不一定是中国全部真实情况的写照,然而它确确实实是西方研究机构运用科学方法对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的一种科学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评价结果,详细理解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认可程度。作为我们发展过程中解剖自己与西方竞争的依据,也是非常有用的科学分析手段。
从中国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评价结果看,2006年确实表现出强势的基本特征。经济运营排名世界第3位,保持了近6年的强势状态;政府效率从2005年的第21位提高到第17位;企业效率从第50位跃居第30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从第42位上升至第37位。应该说,2006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了整体上的系统提升。
中国竞争力的强势特征
国际竞争力评价包括硬指标评价和软指标评价。所谓硬指标的竞争力主要是实际活动结果的水平和效率的反映,软指标的竞争力主要是实际活动中体现经济体制、市场效率及关系、竞争力要素质量、社会管理、价值观、生活观、政策环境等的影响。
从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看,软竞争力不仅是重要的评价方面,而且它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和国际竞争力提升,集中表现在硬竞争力实现了更高的水平和更快的发展,例如中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保持在最强的国际竞争力阵营队伍之中,即世界前5名,最为突出的是增长速度世界最快。但在软竞争力方面,中国却一直是比较弱的,例如市场竞争效率、法制环境、金融效率等,这些方面不仅直接影响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水平,而且对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潜力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然而,从2006年的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在软国际竞争力方面也有了明显的系统功能提升,它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更为可喜的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功能的效率,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认可,使我们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软指标削弱中国国际竞争力
尽管中国软竞争力2006年有了提升和发展,但整体上看它还是中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和约束方面,如何改进仍然需要我们作出巨大努力。
具体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效率和竞争环境维护、企业管理结构和能力、银行效率、政府管理效率(详见图表)等方面。我们已经以积极的态度对世界全面开放,我们还应知己知彼地科学运用国际竞争力手段,实现真正地迎进来和走出去,逐步建立被世界认可的世界经济和文化中心。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四大要素评价体系
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是世界上关于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权威机构之一,有非常重要的国际影响。在评价理论和方法上,由原来2000年的八大要素评价体系,变成现在的四大要素评价体系,更具有时代感。
四大竞争力要素分别是经济运营、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
经济运营竞争力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国内经济实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就业和价格进行的系统评价。
政府效率竞争力是从政府管理效率角度,对公共财政、财政和货币政策和政体组织、企业和市场保障组织、社会管理进行的系统评价。
企业效率竞争力是从企业创新、获利能力与责任的角度,对生产效率、劳动市场、资本市场、企业管理结构和适应全球化能力、生活观和价值观进行的系统评价。
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竞争力是从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对于基本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科学基础设施、健康和环境基础设施、教育基础和能力进行的系统评价。
报告体现西方对中国的认可程度
每年一度的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是基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和经济学规范概念基础,而进行的一种系统认知现实经济与社会活动数量特征的全面系统测度评价。它比较充分地反映了西方国家尤其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际效果和进一步发展潜力的深刻认知的评价结果,具有比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上的规范性。
具体评价结果涉及312个方面,虽然很细,也不一定是中国全部真实情况的写照,然而它确确实实是西方研究机构运用科学方法对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整体的一种科学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评价结果,详细理解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认可程度。作为我们发展过程中解剖自己与西方竞争的依据,也是非常有用的科学分析手段。
从中国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评价结果看,2006年确实表现出强势的基本特征。经济运营排名世界第3位,保持了近6年的强势状态;政府效率从2005年的第21位提高到第17位;企业效率从第50位跃居第30位;基础设施和基础能力从第42位上升至第37位。应该说,2006年中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了整体上的系统提升。
中国竞争力的强势特征
国际竞争力评价包括硬指标评价和软指标评价。所谓硬指标的竞争力主要是实际活动结果的水平和效率的反映,软指标的竞争力主要是实际活动中体现经济体制、市场效率及关系、竞争力要素质量、社会管理、价值观、生活观、政策环境等的影响。
从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看,软竞争力不仅是重要的评价方面,而且它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和国际竞争力提升,集中表现在硬竞争力实现了更高的水平和更快的发展,例如中国的经济实力一直保持在最强的国际竞争力阵营队伍之中,即世界前5名,最为突出的是增长速度世界最快。但在软竞争力方面,中国却一直是比较弱的,例如市场竞争效率、法制环境、金融效率等,这些方面不仅直接影响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水平,而且对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潜力发挥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
然而,从2006年的评价结果来看,中国在软国际竞争力方面也有了明显的系统功能提升,它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更为可喜的是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基本功能的效率,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认可,使我们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软指标削弱中国国际竞争力
尽管中国软竞争力2006年有了提升和发展,但整体上看它还是中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和约束方面,如何改进仍然需要我们作出巨大努力。
具体主要表现在市场竞争效率和竞争环境维护、企业管理结构和能力、银行效率、政府管理效率(详见图表)等方面。我们已经以积极的态度对世界全面开放,我们还应知己知彼地科学运用国际竞争力手段,实现真正地迎进来和走出去,逐步建立被世界认可的世界经济和文化中心。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