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纸业市场回顾及分析
- 发布日期:2006-05-11 啤酒工业信息网
在上世纪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后期的近 20 年间,我国台湾纸业发展十分迅速。纸与纸板产量由 1971 年的 50 万吨猛增到1981 年的 150 万吨,10 年间增长了 2 倍,年均增幅超过 20%。到80 年代后期,台湾纸与纸板产量已增到 300万吨,1992 年增至 400 万吨。此后,台湾纸与纸板产量增势明显变缓,而且出现了波动。如 1993 年减到 390 万吨,1994年至 1997 年间连年增长,1997 年增达 450 万吨。1998 年和 1999 年台湾纸与纸板产量又减少为 422 万吨和435 万吨,2000年为 449 万吨,已接近 1997 年的产量。2001 年和 2002 年,台湾纸与纸板产量再度下降为 420万吨和 440 万吨。2003 年和 2004 年,台湾纸与纸板产量显著回升,分别增加为 453 万吨和 466 万吨,超过 1997年,创出台湾纸与纸板产量的新高。
从纸与纸板消费量看,台湾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只是消费量比产量要更大一些。1997年台湾纸与纸板消费量由上年的 450万吨大幅上升到 507 万吨,1998 年降为 484 万吨,2000 年增为 510 万吨,2001 年和 2002 年减为 450万吨和 465 万吨,2003 年回升为 504 万吨,2004 年增达 520 万吨,超过 2000年而创出了历史新高。台湾人均纸与纸板消费量由 1970 年的 30.4 千克分别增加到 1980 年的 78.8 千克、1990 年的166 千克和 2000 年的 229.4 千克,2003 年和 2004 年分别为 217.6 千克和 226.6 千克。
2004 年台湾纸与纸板产量排在亚洲第 6 位和世界第 18 位;总消费量排在亚洲第 6 位和世界第 15 位;人均消费量排在亚洲第2 位和世界第 9 位。纸板在台湾纸产量中占大头,一般占总产量的 7 成以上,近年来还有所上升。1999 年、2000年、2001 年、2002 年和2003 年,台湾纸板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 70%、71%、72%、74%和 75%,2004 年这一比例提升为75.5%。2004 年台湾生产的纸品为 466 万吨,比上年增长 2.8%。纸板产量为 352 万吨,增长 3%,其中瓦楞原纸 261万吨,增长 4.2%,纸器用纸板 65 万吨,减少0.2%;纸类产量为 114 万吨,比上年增长 2.1%。其中印刷与书写用纸 68万吨,减少 1%;包装用纸 6 万吨,增长 12.5%;卫生用纸 30 万吨,增长 6.4%。
台湾瓦楞原纸每年都有一定的出口量,2003 年为 60 万吨,进口仅有 11 万吨;其他纸板的进出口量分别为 39 万吨和 32万吨;印刷书写用纸的进出口量分别为 27 万吨和 14 万吨;卫生用纸分别为 5 万吨和 4 万吨。
据台湾造纸公会统计,造纸产业总产值超过 1 千亿元新台币,占台湾工业部门总产值的 2%以上。台湾造纸公会现有会员纸厂 108家,上市公司 7 家,有 20 家工厂名列岛内 1000家大企业之内。从规模看,台湾造纸企业中多是中小企业,但从产量看又集中于数量很少的大型企业,2003年台湾 453 万吨产量中有 410多万吨是由台湾 5 家大型企业生产,占总产量的 90%以上。
台湾纸浆产量很有限,仅有的 2 家浆纸企业年生产能力为 42 万吨左右,2003 年的产量为38万吨。纸与纸板生产中所需纸浆大部分要靠进口,另外就是依靠废纸回收和再利用,但消费的废纸中也有相当部分是进口的。1994 年到2003 年间,台湾每年回收的废纸在 250 万吨以上(只有1996 年略少),2000 年达 294 万吨,2003 年为 290万吨。进口量多在 100 万吨以上,1994 年曾超过 170 万吨,1996 年也有 166 万吨,1997 年后显著减少,其中1998 年和 2001 年低于 100 万吨,2003 年为 110 万吨。废纸消费量 1994 年最高,为 420 万吨,1996年、1997 年和 2003 年也在 400 万吨以上,其他各年均不到 400 万吨。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