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小麦种植者如何突破气候困境实现增产
- 发布日期:2025-08-01 啤酒工业信息网
外媒7月31日消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作为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干旱大陆,其小麦产量却引人注目地实现了逆势增长。
尽管过去三十年西澳大利亚州等主要产区的生长季降雨量减少了约五分之一,但通过一系列农业技术创新,澳大利亚小麦年产量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增加了约1500万吨,相当于全球小麦年贸易量的7%,超过了英国全年收成。这主要归功于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壤改造和种子技术的突破。
技术创新驱动生产力提升
澳大利亚小麦增产的核心在于"每毫米降雨生产更多粮食"的理念。1984年的研究发现,在理想条件下,澳大利亚每毫米生长季降雨应能生产20公斤小麦,这一发现促使农民和研究机构关注如何缩小实际产量与理论最大产量的差距。关键措施包括推广免耕农业。澳大利亚的免耕比例从1980年代初的5%跃升至如今的80%以上,西澳州更是超过90%。
土壤改造是另一项重大创新。面对土壤板结问题,农民采用深松机(深达84厘米)和旋转碎土机等设备重构土壤,将不肥沃的下层土壤翻动混合,显著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西澳大利亚州约三分之二的种植者已采用此类技术,使得小麦单产提高了36%-50%。此外,调整播种时间(提前2-4周)、引入油菜和羽扇豆等轮作作物,也有效规避了干旱期对作物的影响。
种子技术与未来潜力
种子改良同样功不可没。珀斯的InterGrain等育种公司开发了更适应澳大利亚条件的小麦品种。科学家正在测试具有超长胚芽鞘(可达10-12厘米)的新品种,使种子能植入深层湿润土壤,预计可使产量提高20%,未来五年内将商业化推广。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试验表明,通过添加粘土、堆肥和石膏等材料改造土壤,有望实现产量翻倍。
挑战与全球启示
澳大利亚农业正面临严峻挑战。1990-2015年间的高温干旱已使潜在最高单产下降27%。过度依赖除草剂可能导致抗药性杂草,而合成氮肥的使用也增加了碳排放。此外,澳麦单产只有2.6吨/公顷,落后于美国(3.5吨)和中国(5.9吨)等国家。
澳大利亚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其独特的应用研究体系(如谷物研发公司GRDC将农民、科学家和企业联合决策)和极低的农业补贴政策(经合组织数据),已引起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关注。CSIRO科学家Greg Rebetzke表示,澳洲的干旱环境正是其他目前多雨国家未来的写照。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澳大利亚的创新实践为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宝贵经验。
来源:博易大师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企业展馆
啤酒人才
招聘 | 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