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弱势难改 反弹尚待时日
- 发布日期:2010-03-11 啤酒工业信息网
2月下旬以来,连玉米冲高回落,当前则呈现振荡整理态势。从技术形态来看,期价具有形成平缓“头肩顶”的可能。此外,受产量降低、政策托底与农户惜售支撑,连玉米持续下跌的空间有限。整体来看,连玉米弱势振荡态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反弹回升尚待时日。
一、国际玉米市场需求疲软,价格受压
从CBOT玉米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其月K线图显示,当前期价运行在2006年10月以来所构筑的“头肩顶”的“右肩”部位。虽然受生产成本总体提高等因素影响,期价继续回落的空间不大,但在需求依然疲软的市场形势下,CBOT玉米弱势难改。
从周K线图来看,CBOT玉米2009年以来持续低位徘徊,甚至未能有效填补2008年10月因金融危机而留下的跳空缺口,即便是按此缺口下沿(约450美分/蒲式耳)及当前汇率计算,CBOT玉米的绝对价位亦仅相当于人民币1210元/吨。当前期价水平距此缺口仍相去甚远。在上述周线与月线“周期共振”的长期压力之下,其弱势不改不难理解。
从日K线图来看,今年2月以来的反弹未能有效填补1月中旬所遗留的下跌跳空缺口(380―390美分/蒲式耳),表明此缺口压力依然有效。因此,市场期待CBOT玉米期价大幅反弹,继而推涨国内玉米期价并不现实。
笔者认为,CBOT玉米弱势难改并难以推涨国内玉米价格当然并不仅仅局技术方面的分析,更基于对市场供求的分析。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月份月度供需报告显示,美国2009/2010年度玉米产量达到了131.51亿蒲式耳的创纪录水平,而其出口预估较上月调减5000万蒲式耳至20亿蒲式耳,期末库存预估相应达到17.19亿蒲式耳的4年来新高。从其当前出口进度来看,即使是已经调减的出口预估,至本作物年度结束的8月末完成亦有难度。同样来自于美国农业部的最新周度出口检验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美国玉米出口累计检验量不足8.4亿蒲式耳,仅比受金融危机剧烈冲击的上年同期的7.78亿蒲式耳略高,但显然距离“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存在较大差距,换言之,随后的美国农业部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继续、甚至大幅调减其出口预估数据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对于全球第一玉米出口大国来说,出口的疲软将继续对玉米价格形成压力。
二、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支撑因素较多,但影响有限
与国际市场的弱势相比,国内玉米市场表现较强。就其支持因素而言,不外乎政策托底、现货企稳与农户惜售。
从政策角度看,继去年11月国家决定继续在东北主产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且收购底价与上年度持平或略涨后,国家发改委在今年2月20日宣布:为引导市场粮价平稳上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今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这些涉粮政策影响的直接结果是,东北产区的玉米收购价格大大高于上述“政策底”,产区玉米收购价格稳中有升。
从现货市场情况来看,自去年新产玉米收获以后,市场收购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以笔者跟踪调查的山东聊城某粮站为例,当前玉米收购价格企稳于1740―1760元/吨。对比当前期现货价格水平可以发现,虽然当前的当前期货价格略高于现货市场价格,但现货市场的平稳运行仍对玉米期价形成了支持。
从市场需求情况来看,国内需求较为低迷。如从跨省移库“临储”玉米拍卖情况来看,在投放量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拍卖成交比率已从上年末的80%以上大幅下降至当前的10%上下,表明当前市场需求形势并不乐观。
综合来看,农户惜售是当前市场最直接的支撑力量。根据笔者跟踪调查的情况,虽然当前玉米收购价格高出上年同期400―450元/吨,但很多用粮企业截至2月末的收购总量不及上年同期的50%。在需求并未根本好转的市场形势下,“迟来的卖粮高峰”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玉米价格承压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需求低迷,农户的惜售心理正逐渐减弱。
三、结论与操作建议
综上所述,尽管减产及农户惜售令国内玉米价格获得支撑、本年度玉米价格底部将明显高于上一年度,但需求的疲软及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弱势难改同样令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面临压力。针对连玉米C1009合约而言,笔者预期将回落至1800―1830元/吨,而上涨行情或将经过回落整理后伴随需求的好转于二季度中期展开。操作上建议,激进的投资者可“择高短空”,稳健的投资者需耐心等待“长多”的机会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