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货价格保持平稳 强麦反弹高度有限
  • 发布日期:2008-06-18     啤酒工业信息网

5月下旬,受丰收预期影响,强麦破位下跌,但政府的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和农民的种粮成本的增加限制了强麦跌幅。近期,经过5月底探底后,强麦期价稳步回升,市场又对新一轮上涨充满了渴望和憧憬。

              目前,国内小麦收割已经接近尾声,新麦收购逐渐展开,农民惜售、收购方抢购的收购形势预期充斥坊间。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国内小麦现货价格将会随着抢购和惜售的深化而飙升,期货价格也将随之恢复上涨。但笔者认为,在连续5年丰收,供应充足、消费平稳的大背景下,在政府的小麦最低价收购政策和临时储备小麦拍卖政策主导下,小麦价格仍将保持平稳,反弹高度不容乐观。

              一、小麦第五年丰产,供过于求的基本形势已成定局。
              随着收割的基本完成,小麦丰收从预期已经逐渐成为现实。据各种媒体报道,今年国内的小麦生产呈现出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三增”的良好势头。而且由于风调雨顺的生长环境,小麦质量普遍好于往年,优质小麦的播种面积继续扩大。其中小麦第一生产大省――河南省小麦产量有望突破3000万吨,再次刷新历史记录。今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达到2300万公顷,比去年的2298万公顷略有增加,总产达到1.125亿吨,比去年的1.0986亿吨增加264万吨,增幅为2.4%。这是我国小麦的连续第五年增产,是前所未有的。

              而我国的小麦消费却比较稳定,由于膳食结构的变化,口粮消费甚至略有下滑,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06、2007、2008近三年的制粉消费分别为8700万吨、8600万吨、8500万吨。工业消费增幅缓慢。饲料消费上,部分地区由于和玉米的倒挂,替代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小麦和玉米天然品质的不同,在饲料中的使用量受到限制,消费增幅也比较有限。

              出口方面由于国家去年出台的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税以及对小麦出口采取配额制管理,导致小麦出口数量极低。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份仅出口了12.6万吨,比去年下降了67%。综合几方面,我国的小麦消费基本上稳定在1亿吨左右。连续几年的产大于需,已经使我国的小麦库存大大高于国际水平,这也就是去年国外小麦价格飙升,而国内小麦价格基本稳定的原因之一。

              二、目前的惠农政策和提高了的最低价收购水平已经部分消除了种植成本的增加,“成本论”促进小麦上涨幅度有限。
              国内持续上涨的PPI和CPI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农民的种粮成本。据郑州市农调队组织所辖六县(市)农调队对18个乡镇的36个住户调查点进行小麦生产成本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增长,2008年郑州市每亩小麦种植成本为531元,比2007年增加68元,增长幅度达14.6%。但是最近几年,政府取消农业税费,进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等,今年又提高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另外今年小麦单产也有增加。因此总体来看,今年小麦种植收益应该不会严重低于上年。

              三、政府将继续成为小麦收购的主要力量,同时对收购市场和将来的销售市场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小麦价格连续两年的低开高走,以及国际小麦价格的飙升,使国内销售方和收购方都纷纷看涨后市,从而使市场产生“惜售”和“抢购”的心理预期。但我们认为今年政府将继续成为收购的最大赢家,并将继续拥有调控市场的能力。

              1、政府对小麦收购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首先年初连续两次提高最低价小麦收购价格。政府考虑到种植成本的增加,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最终将今年的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比去年提高了3-5分/斤。这将吸引农民积极踊跃向中储粮售粮。

              其次资金充足,库点分布合理。为确保完成收购任务,农发行向中储粮安排小麦收购资金490亿元,计划收购3200万吨小麦,在6个小麦主产省设立7557个收购点。此外,我们注意到,为了加强调控能力,解决卖粮难,在四川、山西也开展了最低价小麦收购。政府的资金、仓储、人力优势是其他收购主体不可比拟的。

              2、其他收购主体收购量有限。
              除政府的代表中储粮外,其他收购主体大致有面粉加工企业、贸易商等,虽然担心面粉涨价增加生产成本,但限于资金和仓储能力,面粉加工企业的收购量是很有限的。贸易商如果参与抢购,面临的市场风险是很大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库存小麦的资金占用利息和仓储费用在逐月增加,如果后期小麦不能大涨,其赔钱的几率就比较大。这一点还远远不同于玉米,玉米的深加工有着较高的利润,在玉米上市初期,深加工厂为满足生产,常常抬价抢购,导致了目前玉米和小麦价格的倒挂。

              但小麦的主要用途是制粉消费,小麦加工利润微薄,“抢”高小麦价格的风险远远大于抢购玉米。在政府主导销售市场,补贴收储环节,甚至“亏本”销售的情况下,一般企业存麦待涨的预期成功率不高。

              3、农民的仓储等能力有限,惜售情绪不会左右小麦收购大局。
              许多市场人士把2007年中储粮收购量不足2900万吨的原因归结于惜售,其实我们理解是正常的存储行为。我们知道2006年是最低价小麦收购的第一年,当时政府已远高于市场价格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较高收购价格吸引了农民出售了过头粮,使当年的中储粮收购量达到近4200万吨。农民小麦库存大大降低,在2007年,农民的库存得到一定充实,从而造成当年出售小麦数量减少。

              由于去年农民库存已经得到充实,加之今年小麦丰收,今年就会有更多的小麦涌向市场。农民有限的仓储条件,加之打工等收入的多样化,存粮待涨以补充种粮成本的增加的想法也许不是现实。

              另外,我们了解到,目前的政府的最低价收购目的已经有些轻微转变,从保护农民利益到兼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所以,为了增加以后稳定市场的筹码,控制居高不下的CPI涨幅,政府增加收购量的决心是很大的。一旦政府收购了3000万吨的小麦,那么如果后期小麦暴涨,政府就会象2006、2007年做的那样,通过大量增加拍卖数量,满足市场需求来平抑麦价。反之,如果政府收购量较小,存粮于民,丰收背景下,供大于求背景下,除非秋粮出现严重减产,后期小麦价格大幅上涨,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目前现货市场收购价格有高开高走迹象,但如果大大高出政府收购价格,而使政府的最低价预案无法开展,仅仅凭借面粉加工厂和部分贸易商能接收庞大的销售量吗?笔者认为最终还是要通过政府的最低价收购来完成对庞大的农民余粮的收购。

              所以,由于缺乏足够的追高收购的量,我们认为现货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大大高于最低价收购水平的可能性不大。同样,在强麦期货市场,由于过高的远月溢价,由于目前较大的仓单压力,反弹空间不大。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