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内小麦、面粉市场基本面变化不大,市场价格整体平稳,局部地区稍有浮动。

    河南地区小麦价格基本平稳,局部有下跌现象。漯河临颖地区06年普麦收购价1450元/吨,开封地区06年二级普麦1440元/吨,均与前一周持平;兰考地区三级普麦收购价1410-1420元/吨,比前一周跌20元/吨;新乡县三级普麦收购价142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洛阳地区普麦收购价138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长垣站二级普麦收购价1440元/吨,比前一周跌20元/吨;焦作沁阳普麦收购价1440-1450元/吨,比前一周跌20元/吨,博爱二级普麦收购价1460元/吨,比前一周跌10元/吨;周口郸城06年普麦收购价1380元/吨,比前一周跌20元/吨。

    河北地区小麦价格平稳,涨跌互现。保定地区06年普麦收购价1450-1460元/吨,比前一周涨10元/吨,邯郸地区二等普麦入厂价1450元/吨,比前一周跌10元/吨,邢台地区06年二级普麦收购价149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隆尧地区三级普麦收购价1460元/吨,比前一周涨10元/吨。

    山东小麦价格局部地区平稳下跌。山东济宁地区06年普麦收购价1420元/吨,齐河地区06年普麦收购价目142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德州地区06年普麦收购价1420元/吨,东明地区二级普麦收购价144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青岛地区06年普麦收购价1450元/吨,比前一周跌30元/吨。

    江苏地区小麦价格基本平稳。淮安地区06年混合麦入厂价1410元/吨,连云港06年硬白麦收购价1390元/吨,盐城二级硬白麦收购价1370元/吨,均与前一周持平。

    安徽地区小麦价格平稳。阜阳地区06年普麦收购价1380元/吨,滁州地区06年普麦火车板价1400元/吨,宿州06年普麦收购价1340-1350元/吨,与前一周持平。

    华北黄淮地区面粉价格平稳。山东济南特一面粉1820元/吨,河南郑州出厂价格1840元/吨,河北石家庄1820元/吨,山西太原1820元/吨,安徽宿州1760元/吨,天津地区1880元/吨,江苏徐州1780元/吨,均与昨日价格持平。

    上周郑麦市场冲高回落,报收十字星,主力5合约期价持平。技术上看,郑麦目前仍处于上涨格局中,本周的天量成交以及大幅增加的持仓量说明市场正在吸引大量的投资资金进入,在基本面不发生重大利空情况下,郑麦依旧看多。

    关于后期的国内小麦市场,目前业界人士的观点逐步趋于统一。即今年小麦市场价格大势稳定在最低收购价区域,并随销售增减阶段性小幅涨跌,这一观点也基本被当前麦市所证实。也就是说,后期国内小麦市场的行情走势将主要取决于中储系统小麦出库进度、出库数量和秋冬播状况,预计小麦市场行情将维系于最低收购价附近,大幅度的涨跌均难以出现。由于六个托市收购主产省收购数量所占本省商品量比重的不同,价格涨跌可能会略有差异。

    1、小麦托市收购数量庞大,国家调控市场能力较强。今年是国家第一次实行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政策,收购的小麦数量创历史纪录。今年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湖北六个最主要小麦产区产量为7866万吨,占我国小麦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六省托市收购总量达到4121.8万吨的,占六省小麦总产量的比重达52.4%,收购总量占今年我国小麦总产量的将近40%。河南小麦产量占我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今年该省最低价小麦收购量达到1812.7万吨,占全部最低价小麦收购量的44%,占河南省小麦2820万吨预估产量的64.3%。江苏和安徽省最低价小麦收购数量都超过500万吨,占两省小麦产量的比重均超过50%。河北省最低价小麦收购数量不足500万吨,占该省小麦产量比重接近四成。山东省今年最低价小麦收购数量不足400万吨,占该省小麦预估产量1848万吨的两成。湖北省最低价小麦收购数量虽不是很大,但占全省小麦产量的比重最高。湖北省最低价小麦收购量为199.8万吨,占该省小麦210万吨预估产量95.1%。鉴于今年小麦托市收购数量占全社会小麦商品率非常高,这些小麦将成为后期小麦市场调控的主导力量。因此,可以预计国内小麦市场后市行情走势将与托市小麦的销售方式和进度息息相关。

    2、商品小麦库存比例较低,市场惜售心理普遍增强。就农民售粮来讲,由于今年托市小麦收购进度非常快,收购数量巨大,主产区农民手中新麦存量降至历史同期的低水平。进入10月份以来,主产区农民又陆续进入秋收高峰期,因忙于秋收,无暇顾及手中余粮的销售,使得近期国内市场,尤其是六个托市收购省份新产小麦上市流通量明显下降。鉴于农民的惜售心理,估计后期大量出售小麦的几率仍不会大。就经营企业来讲,今年夏购社会收购主体普遍采取了即购即销、代购代销策略,入库小麦基本上已发运结束。目前,除托市小麦和地方储备外,购销企业小麦库存量都不是很大,且惜售待涨心理较浓。

    3、国家政策扶持粮食生产,预计新麦播种相对平稳。有关业内人士分析,明年国家可能会有所调整粮食政策,但就目前来看,国家继续加大扶持粮食生产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这将有利于确保秋播小麦面积的稳定。农业部要求今年我国秋冬种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2587万公顷,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2160万公顷,占秋冬种粮食播种面积的83.5%,与去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基本持平。预计2007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287万公顷,同比减少40万公顷,减幅1.7%。冬小麦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预计2007年冬小麦播种面积为2137万公顷,同比减少37万公顷,减幅1.7%。目前冬小麦播种活动正在北方地区快速进行,华北地区小麦播种期较早,目前河北、山西地区小麦播种活动基本结束;黄淮地区播种期较晚,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区小麦播种活动还在进行中。就当前的国内小麦播种情况来看,河南、江苏、安徽和湖北小麦种植面积有继续增长的势头,山东面积可能基本保持稳定,河北农户种植意向出现降低。一般来说,小麦受灾害影响相对较小,加之政策的扶持,预计今年小麦面积仍将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为明年的小麦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4、麦价仍会跟随政策波动,托市小麦出库主导市场。今年夏收以来,国内小麦市场整体平稳,波动幅度不大,市场价格基本维持在最低收购价水平。即使进入10月份以后,国家最低收售价小麦收购虽然结束,但由于国家托市收购数量庞大,社会小麦商品小麦处于较低水平,小麦的上市量明显减少,有的地方小麦供应甚至有所偏紧,小麦的市场价格仍没脱离最低收购价这一轴心。目前国内收储企业正在开展托市小麦入库验收工作,江苏、安徽和湖北地区小麦入库验收工作已接近尾声,河南、山东和河北地区仍在积极进行中,预计到十月底全国最低价收购小麦的入库验收工作可全部结束。另外,为缓解主产区收储压力,国家安排第一批2006年最低收购价小麦跨省移库计划,其中江苏65万吨,安徽77.25万吨,河南40万吨,湖北5万吨;此外国家还部署了225万吨露天储粮设施计划,其中河南125万吨,安徽70万吨,江苏20万吨,湖北10万吨。国家组织安排大规模的粮食省内跨县集并以及跨省移库工作是近两年来的第一次,表明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十分巨大,一些主产地区已难以容纳。可以预计,国家除了对最低收购价小麦进行集并处理外,最低收购价小麦出库也将会逐步提上日程,225万吨露天储粮会首当其冲。近期,国内小麦集中拍卖活动也开始增多,山东、北京河南等地先后举办小麦竞价销售活动。就笔者估计,后期随着储备小麦出库量的增加,前期市场供给有所偏紧的局面将会消失,尤其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出库进度、出库数量将会主导小麦市场的后期行情。不过也可以肯定,国家对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出库将会实时有序进行,不可能人为的对市场造成过度打压。

    5、相关产品影响小麦市场,成本因素遏制麦价下跌。今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扬,出现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现象。据了解,在河南南部目前玉米价格已达每吨1400元,而小麦市场价格为每吨1350元;华东的江苏等地区玉米价格每吨已高于小麦150元。在过去几年中我国小麦玉米的比价在1.2比1水平,目前美国小麦玉米比价在1.3至1.5比1水平,而我国大部分地区这一比价却在0.89至0.95比1的水平。相关农产品之间的比价效应,将会对小麦市场价格起到促进作用。另外,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小麦种植成本增加,加之农户目前新麦库存较往年降低,大多数惜售心理较强,这会对小麦价格形成支撑。再者,即使后期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出库,也会受成本的约束,最低收购价加上相关费用是出库的基础,小麦拍卖的价格不会过低,总起来看成本的约束将会遏制小麦价格的下跌空间。

    6、国际市场小麦价格猛涨,我国小麦出口有望增加。因澳大利亚小麦产量急剧减产,再加上一些国家的产量数据下调,因而使本月全球小麦产量数据下调了1100万吨,至5.85亿吨。虽然全球小麦用量数据下调,但全球小麦期末库存数据仍下调700万吨,至1.19亿吨,这是2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范围的干旱使大部分国家小麦产量减少,国际市场小麦供应偏紧,市场价格价格迅猛上涨。有关行业分析师称,小麦和其它农产品价格上涨已经引起市场警惕,如果全球小麦再度减产,未来12个月内全球食品行业将面临严重危机。与此同时,一些亚洲国家小麦买家对澳洲小麦减产非常担心,尤其是常常大量进口澳洲小麦的日本、韩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目前这些国家正在考虑替代品。

    国际小麦价格的上涨,无疑对我国小麦出口体现利好。有消息称,我国制粉小麦集中出口工作已经启动,这是近年来我国首次组织制粉小麦批量出口。有关机构预计我国2006/2007年度小麦出口量将有所突破,出口无疑为最低价政策结束之后的小麦市场带来支撑。由于今年国内小麦产量大幅增加,市场供应十分充足,尽管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但由于我国小麦进出口数量不是很大,对国内小麦价格影响也相对有限。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