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安制造业抢滩“中国制造2025”新高地
  • 发布日期:2015-08-03     啤酒工业信息网
  “SMT制造业唯一的智能修复”,全闭环波峰焊后智能维修系统、智能重载全向移动平台……在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现场的3T—7展位,来自宝安的劲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的智能装备产品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客商,让围观的人群发出了啧啧的赞叹。
   
  首届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暨第四届深圳国际电子装备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博览会吸引了近5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其中包括了102家宝安企业。展会旨在抢抓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先机,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市场、技术、产品、人才等高端资源要素集聚,搭建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展现智能装备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技术成果的高端平台,将深圳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和国际合作基地。展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制造2025国际论坛,800余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制造行业业内人士齐聚一堂,就行业的发展激发出一场”头脑风暴”。
 
  深圳市市长许勤在会展现场寄语,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对于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深圳要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全、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全面提升深圳智能装备行业的发展水平,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做出新的贡献。
 
  智能装备“宝安方阵”体现创新竞争力
 
  102家宝安企业齐刷刷地亮相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成了展会现场的一大亮色。全球首台油电混合无人机、国内领先的机械手系统、全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这些宝安企业展示的“真功夫”,则充分展示了宝安智能装备产业的科技含金量。
 
  来自宝安沙井街道的振华兴科技有限公司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发展成为自动光学检测(AOI)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值占到了国内市场80%、国际市场近40%的份额。在参观展会的过程中,许勤对振华兴科技公司的产品给予了赞许,并且勉励企业继续创新发展:“要不断研发新产品,持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不断创新发展正是宝安企业脱引而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参展的劲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劲拓股份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电子整机装联焊接设备的研发和制造,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市场经验。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电子整机装联焊接设备领域内的龙头企业。劲拓股份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前瞻性和良好拓展性的技术进行储备,保持了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在产品的研发制造上也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以技术创新引领产品结构升级的策略和思路,目前公司以每隔2—3个月推出一款新产品的速度打破了国际主要厂商的垄断,使公司在中、高端无铅焊接设备领域占据了较高市场份额。
 
  继续接轨技术前沿,勇攀技术高峰。在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现场,宝安区被市经贸信息委授予“深圳市(宝安)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基地”,成为目前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领域唯一产业集聚基地。同时,宝安区政府作为深圳市唯一代表,与德国库卡、安川首钢、德斯特等8家中外著名智能装备企业举行“重点智能装备项目投资签约”仪式。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还与波兰、印度、尼日利亚、伊朗、也门、俄罗斯、巴基斯坦、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商贸代表,进行了智能装备产业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传统制造业大区转身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地
 
  宝安智能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宝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稳健步伐。宝安产业基础扎实,工业化程度较高,制造业优势明显,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独树一帜,是深圳的工业大区、出口大区、电子信息业制造大区。近年来,在促转型“1 5”政策的引领下,宝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初具规模,总部经济取得重大突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98家,超亿元的企业近9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32家,占全市的26%,“三来一补”企业通过转型升级目前仅剩10多家。今年1-6月,宝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1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市的1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0亿元,增长8.9%,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1.8%,比去年同期又提高近2个百分点;出口总额197.58亿美元,增长3.58%。
 
  宝安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智能装备产业(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制定了扶持未来产业发展的“四大计划”(龙头企业培育计划、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园区企业集聚计划、高端人才引进培育计划)等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规划,还梳理出大空港、立新湖等片区的10多个园区作为相关产业的承接载体。目前宝安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区从事智能可穿戴行业企业超过200家,产值过千万机器人企业22家,2014年宝安智能可穿戴行业的总产值超过10亿元,产值占了深圳该行业的60%以上。
 
  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空间。按照广分布、专业化、自配套的思路,今年以来宝安区强力推进新兴产业载体建设和旧工业区改造升级,出台了旧工业区环境综合提升试点工作方案。
 
  目前全区上科技创新园达到31个,总建筑面积达到278万平方米,特色工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总建筑面积达到166万平方米,年内还将推出36个新兴产业园区和7个第一批旧工业区环境提升试点项目,高端产业载体的供给能力实现迅猛增长。为加快引进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产业的领军骨干企业,针对54家有用地需求的企业,宝安区分批次组织企业到同泰产业园、泰华梧桐岛、深业U中心、塘头第三工业区、中粮福安工业园等10多个专业化园区现场考察,进一步加快产业与空间资源的有效对接。
 
  声音
 
  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
  
  首届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区间举办的中国制造2025国际论坛,围绕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这一纲领性文件,就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进行了深入讨论。专家学者们的建言献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结合在美国进行制造业模式考察时的经历,与听众分享他对“中国制造2025”的见解。他认为,中国技术成果转化率仅10%左右,重要的原因是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在技术研究成果到企业产业化间有缺位,特别是大院大所改制后,造成“共性技术”研究缺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他建议,国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参照美国德国的经验,在整合原有各类工程实验室或者工程研究中心的同时,试点建设10到15个由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协同组成的“共性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制造2025》起草组的主要成员左世全则指出,我国每年芯片进口所花的钱比石油进口还要多,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重受制于人的现象亟需改变。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尚需培育和强化,尤其是一体化产品及工业基础件相对薄弱,突破性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不足,尚未建立起高效的高级工程师和技工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深圳有极大潜力成为中国未来的制造业中心,他建议深圳应高度重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尽快出台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立足本地制造业发展实际、扬长避短,找准对接切入点,并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抢抓新一轮产业这个机遇,着力打造制造业的新业态。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智能仿生中心执行主任吴新宇认为,机器人具有巨大经济效益市场潜力,能迎合老龄化、残疾人及高品质生活服务的社会需求。到2020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达1500亿元,美国科学家和企业甚至认为10年内,服务机器人将发展为汽车一样的产业规模。而对于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对众多产业都有引领作用,并优化产业结构,支撑“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啤酒工业信息网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果涉嫌侵犯您的著作权,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联系文章编辑进行删除或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