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财政投入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

积极性,全国粮食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将达到4.5亿亩,稻谷产量将达到1.86亿

吨,比上年的4.35亿亩、1.78亿吨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然而,由于今年的粮食数量较为充裕,明显影响入市价

格,前一时期,国内一些粮食主产区早稻新谷开秤价格走低,首次启动实施国家早稻最低保护价收购预案。i浙江省

各地的粮价加上政府补贴,每50公斤也普遍只有80-83元,尽管比国家最低保护价高出不少,但与上年的8

5元相比也有所下降。

 
      笔者认为,“谷贱伤农”是我国粮食发展史上屡次出现的一大教训。粮价大幅波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收成,

导致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当前,在取得粮食恢复性增长的情况下,必须重视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战略角度,

探究一些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是粮价调整,必须长远考虑,做到逐年稳中有升。


      中央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粮食产销政策,为实现种粮农民最基本利益奠定了较好基础

。但尽管如此,粮食与工业产品和其它农产品相对照,总体比较效益仍旧偏低。仅以青菜为例,目前绍兴1公斤青

菜价为3-4元,相当于或高于1公斤晚粳米。而前者一茬生产周期为30天左右,亩产可达1500-2000

公斤,后者一茬需时3个月,谷物产量每亩为450-500公斤,二者的效益差异十分显著。据统计,今年绍兴

的早稻亩产值约689元,生产成本约446元,亩利润约243元,成本利润率只有54.45%。由于粮食一

直处于低价运行,导致其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粗放,严重地制约了该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在目前市场经济

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粮食价格必须有一个较合理的目标定位,这个定位既要考虑普通居民的相对消费承受能力,

也要顾及一定规模粮农的正常收益,再要研究其目标实现的基本步骤,达到农业发展、粮农增收、社会稳定的目的


    二是成本趋势,必须适当调控,抑制盲目攀升。


     目前的种粮成本,主要有三块:生产资料、劳动力投入和土地承包款。受去年农税减免与粮价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今年的农业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平均涨幅约每亩40-60元。而反应更大的还有承

包款问题。因部分地方二轮大田承包陆续到期,各地采用招标方式组织三轮承包,一部分种粮农户盲目投标,最高

标价达每亩370多元,明显加大了粮食生产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此,笔者以为,目前国家在对粮食价格进

行基本调控的前提下,对种粮成本也应作相应协调。其一,国家要对农资生产、流通环节进行持续扶持,尤其要支

持建设优质农资生产基地,完善建立更为合理的农资供应体系;其二,对大田三轮承包,要适当完善招投标方式,

辅之以一定协商手段,合理商定承包费。


      三是生产手段,必须效率优先,加快应用推广机械化。


      在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今天,改善劳动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粮食生产发展的根本出路

。实践表明,金华、宁绍平原一带适宜于搞早、晚两熟或春、早、晚三熟粮油生产,但因劳动力较紧张,特受制于

晚稻人工插秧环节。因此,下决心解决晚稻机械插种问题,是不少产粮区增加粮食面积的瓶颈所在。目前,国外对

这方面的研究较多,据说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希望有关方面要从提高粮食生产力、服务“三农”工作的高度,对晚稻机

插这个问题给予进一步关注。要引进技术,增加投入,尽快研究出适合我省实际的晚稻机插设施,为稳定粮食面积

、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提供可行的操作技术手段。


      四是耕作制度,必须贴近市场,从多种经营中提高效益。


      从现阶段发展形势看,单纯从粮食生产本身取得较高效益是不现实的,必须按照市场需求,探索改进耕作制度

,实行水旱轮作、粮经轮作、种养混作等手段,提高粮田的产出率,增加种粮大户的经济效益。经多年探索,各地

已积累了不少很好的做法与经验,如稻鸭共育、稻鸡轮作、稻菜轮作等。希望农业科研部门根据国内外市场发展的

新动态、新形势,加强研究改进适应性耕作制度和配套农艺技术,为效益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托;农技推广部门要

加大对新农艺、新技术、新品种的宣传力度,及时把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推广到广大农村中去;也希望广大粮农,特

别是种粮大户要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按照市场需求,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努力发展多种

经营,以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一个成功的实践者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