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早稻收购:最低收购价成最高价
  • 发布日期:2005-08-31     啤酒工业信息网

    对早稻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一个月来,记者在安徽粮食产区调查发现,由于早稻市场价格低迷,加上今年粮食质量普遍不高,粮食购销企业不敢冒风险,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0.70元/500克实际成了最高价,保护价政策遭遇尴尬,农民反映保护价难以保护农民利益。

   芜湖市南陵县能够比较好地执行了国家保护价格政策。县粮食局副局长章启明介绍,南陵县早籼稻种植面积近40万亩,占安徽省早稻面积的1/10。因此早稻成了农民种植业的主要收入之一,保护价政策出台后,南陵县政府就要求粮食购销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章启明说,按国家政策,三等早籼稻收购价不得低于0.70元/500克。实际上,在具体收购过程中,粮食购销企业一般不会突破最低保护价收购,因此最低价成了最高限价。

  庐江县罗埠乡村民章长朋长年在粮站打工,对粮食价格波动行情十分清楚。他告诉记者,现在粮站公布的价格是按照国家规定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本达不到,有时甚至以不符合要求拒收,还压级压价。国家规定三等价为0.70元/500克,水分、杂质等都有要求,但这些要求农民不懂,只能任粮站说几等就是几等。

  章长朋说,去年早稻一上市就是0.73元/500克,后来卖到了0.80元/500克。今年与去年比价格相差太大,再加上去年下半年以来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民种粮效益下降,不少农民暂时还不愿意出售粮食。

  最低保护价成了最高限价,政策遭遇尴尬原因何在?安徽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何开荫分析三原因:

  一是稻米销售市场的持续疲软。

  二是国家在2004年制定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时,价格提升幅度太大太快。

  再次,对收储企业来讲,也不利于其刚刚培养起来的市场经营能力。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