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国家统计就公布的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7%,低于前期8%的预估;同时中央财政收入年内首现负增长,同比下降5.2%;工业以上规模增加值增速连续三个月下挫,降至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同比略增12.6%,低于去年平均增速水平。

  当日全球指数及大宗商品大幅下挫,道琼斯工业指数大跌1.79%;标准普尔重挫2.3%,创今年最大跌幅;日经225下跌1.55%,并在本日开盘后再挫1.19%;纽约原油价格大跌2.82%,并强势下破90美元大关;伦敦铜指大跌1.99%逼近近两年低点;国际黄金暴跌9.34%,创下3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伦敦银重挫12.41%,创30个月新低。

  在经济指数及工业商品的带动下,隔夜全球农产品出现下跌。CBOT玉米7月合约下跌2.06%,至628美分/蒲;美豆07跌23.2至1356.0美分/蒲式耳;豆油07跌1.06至48.36美分/磅;豆粕07跌7.9至389.5美元/吨;马来棕榈下跌52林吉特,击破2300支撑点位。

  在国内数据利空及外盘带动的双重影响之下,国内大宗商品翌日普遍低开,并在近两个交易日延续弱势局面。

  宏观经济环境助推农产品走向

  单从国内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7.7%确实低于前期市场8%的普遍预估,但从实际的经济增长速率来看,国内GDP的上行速率约在8.1%~8.2%左右,而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统计取样时间不对称。由于2012年为闰年,一季度统计抽样时间为91天,而本年一季度的抽样时间为90天。抽样时间的缩短导致本年的统计样本净量被压缩,根据测算,如果扣除时间差异,一季度GDP将出现0.21%的上涨空间。

  (二)气温偏低影响北方开工。本年早春国内天气偏冷,特别是东北、华北天气反常,部分生产企业的回暖速度慢于往年,因此在数据统计过程中并未计入一季度数据。

  国内一季度经济增速虽仍有下降趋势,但依然可以满足市场对整体经济增量的预估。因此即便国内经济的增速放缓,相对于全球经济颓势而言,中国经济的年增速及广大农村基建需求,仍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这为国际资金涌入中国市场提供了足够的动力,因此国际资金介入已经成为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

  另外,尽管欧、美、日等全球大型经济体不断推出各种救市政策,但不难发现“货币超发”已经成为大型经济体挽救市场的核心手段。从各国的经济及货币发行机制来看,当前全球主要币种的货币宽松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详细分析请见《2012年中国玉米网年报》)。因为货币具有依附社会财富的特性,所以全球货币资金的集中地,必然会出现通货膨胀、本币升值的局面。

  从以上两个因素来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趋势已不可避免,4月13日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访华,4月14日美国财政部再次声明中国政府并未操控汇率市场,4月15日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位为6.2454,4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位再次降至6.2342,人民币的上涨趋势或难以逆转。

  参看外汇管理局数据,自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国内外汇占款增长过万亿,从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来看,3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2798,比当前中间价位高出0.73%,因此笔者大胆推断,3、4月份国内外汇占款数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未来国际资金对中国市场的追捧将是持续性的,因此国内M2供应量将继续保持“被动超发”状态,这在趋势上降低了国内单位货币的商品购买力,反映到大宗商品价格上,则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助推作用。

  综合当前经济状况,全球经济持续疲弱,境外资金大量入境,国内通胀风险增加,央行持续缩紧货币投放数量,这一系列经济现象与2009-2010年十分相似,因此09-10年的经济表象,对于未来两年的经济走势具备相当的参考价值。

  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可等而视之,依照一般的逻辑关系,宏观经济整体形势下行,将直接导致下游市场需求降低,但在产业经济层面,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在经济平稳向好的宏观背景之下,宏观利好对大宗工业原材料价格的推动作用明显优于对农产品价格的支撑力度,而一旦整体经济环境向弱,大宗工业商品的市场需求将出现明显下降。由于社会对于农产品存在刚性需求,从历史的规律来看,只有在宏观经济的趋势性下滑进入经济萧条的情况下,社会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才会出现下降,特别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谷物品种,在经济弱势的背景下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在经济下滑趋势过程当中,作为输入性通胀的承受国,主要谷物品种价格往往会出现逆势走高的现象。因此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间的农产品牛市就是这类经济背景下的真实写照。

  玉米供需结构偏紧依旧格局

  参考国内供需平衡表,上一年度国内玉米陈粮库存数量约为1070万吨,同时相较上一年度,12/13年度国内玉米整体增产约690万吨,而考虑到国内玉米价格水平偏低,政府或降低本年度玉米进口数量,因此本年玉米进口水平或控制在300万吨上下,相较去年的523万吨,减少约223万吨,国内玉米的总供应量相较去年增加了约1537万吨。考虑到本年饲料配方中小麦替代量相较去年明显下降1500余万吨,因此大数来看,相较去年本年度国内玉米的实际供应状况并未出现明显增加。

  另外本年东北全境玉米水分偏高,同时天气逐渐转暖之际,东北早春频频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加之前期农户售粮进度偏慢,已有部分地区农户手中玉米出现霉变现象,后期玉米变质程度将更加明显,这变相的降低了国内玉米的有效供给。

  从社会库存结构来看,当前国内最大玉米库存集中在中储粮手中,而中间贸易主体的玉米库存总量较往年明显下降,下游饲料、深加工玉米库存也均处于较低水平,东北农户手中余粮较多。对比历年同期的社会库存结构,本年玉米库存结构明显不合理,后期市场缺乏大型供应体,国内现货供应存在阶段性断档风险的可能。

  本年中储粮加大对东北地区的玉米收储力度,根据最新的临储收购数据,中储粮已完成东北玉米收购近1903万吨,大量劣等粮源流入国家临储,这将直接导致5-7月份市场的商品流通性出现萎缩。而考虑到临储玉米质量相对偏差,即便后期政府进行拍卖,临储玉米也难以进入饲料企业。同时由于拍卖玉米出库流程锁碎,从成交到投产周期一般需要一个半月左右,因此用粮企业最早也要在8月中旬以后才能拿到本年玉米拍品,而当前华北玉米销售已接近尾声,市场或难以满足饲料企业对优质粮源需求。

  从消费环节来看,由于秋冬季节东北玉米水分偏大,粮质相较去年也明显偏差,因此东北玉米产区,特别是黑龙江地区玉米价格持续低迷,当地农民被迫低价卖粮,在此期间由于原料成本大幅降低,东北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部分时段转为“微利经营”,但考虑到行业大环境仍旧疲弱,深加工对玉米的整体消费能力并未出现太大变化。

  另外,近期国内突现禽流感疫情,市场禽蛋消费受到影响,而人们生活对动物性蛋白消费存在刚性增长,因此禽蛋消费逐渐向生猪市场转移,考虑到生猪的日粮用量及养殖周期均明显高于禽类养殖,国内饲用玉米消费或因祸得福,所以国内养殖业对玉米数量及品质的要求也将出现结构性提高。

  参考贸易环节数据,2012/13伊始就有东北产区贸易商入市囤粮,从北方港口数据来看,自2012年10月下旬起,北方四港玉米库存便持续上涨,特别是2013年1月中旬以后北方港口玉米库存快速增加,截至目前北方港口剩余库容已十分有限,考虑到后期政府“跨省移库”的需要,已很难再有现货进入北方港口,对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进行计算,港口玉米加权平均收购成本约在2350元/吨以上,而考虑到贸易流程的轮转,预计当前港口玉米库存平均成本约为2330元/吨上下。

  从北方贸易库存结构来看,由于前期玉米价格处于弱势阶段,中小贸易商基本退出玉米贸易环节,中小型市场参与者多是为大型贸易集团代收代储,因此当前东北全境及北方港口玉米绝大多数都是大型贸易集团库存,因此一旦市场价格启动,依仗集团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东北玉米的最终销售价格必须填补贸易集团的各项成本,由此推算北方港口5、6、7三个月的理论平舱成本应分别为2460元/吨、2480元/吨及2500元/吨,如果考虑贸易商的中间利润,7月份北方港口的玉米平舱价格将达到2530元/吨水平。这与当前2330元/吨的玉米平舱价格相比,差价高达200元/吨。

  因此在当前利多背景之下,玉米现货价格存在大涨可能。

  解析本年玉米低价症结

  在利多基本面影响之下,东北玉米价格为何持续低迷?特别是在中储粮大规模收购之后,东北玉米行情缘何未能改善?答案就是,由于突发性因素的客观存在,导致“北粮南运”的中间物流环节出现结构性失衡。

  回顾2012/13年度的玉米运营状况,前期华北现货抢占南方销区市场,使得东北玉米售粮节奏下降,同时水分偏高的事实严重阻碍了年度初期东北玉米现货价格的上涨。在社会需求结构性转移和粮质下降的双重作用下,中小贸易商推出市场,社会库存逐步向港口和大型贸易集团手中聚集,特别是春节长假之后产区农户集中上量,导致港口库存大量积压,并阻塞了“北粮南运”的物流通道,这意味着,北方港口对产区玉米的持续承接能力下降,东北玉米最大的外流窗口已经处在半封闭状态。

  由于物流不畅,产区贸易商发运意愿下降,农户手中余粮难以找到市场承接主体,只能被迫降价出售,但中储粮的托底收购,承托了东北玉米现货价格下跌的趋势,导致东北玉米市场整体呈现出低位疲弱震荡的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不需要东北现货的持续供应,因为自春节之前就不断有东北现货涌入华北深加工企业。

  从正常的市场购销节奏推算,进入三月下旬东北现货价格将逐步回归供需基本面。但三月中下旬以来,美国玉米库存调高,“禽流感”疫情爆发,国内经济数据放缓等利空因素接踵而至,引来市场利空题材炒作,加上港口库存积压的表面现象,国内玉米基本面的实际情况被完全掩盖。

  东北玉米现货价格受到外力作用扭曲,无法反应当前实际市场供需情况,伴随气温回升雨雪天气频繁,霉变增加有效供给持续下降,产区春涝危及东北新季玉米种植面积,北美春寒播种推迟年度丰歉尚无定论。由于中间贸易领域存在成本堆积效应,旧作玉米现货上行能量正在加速蓄积,而新季玉米也面临因种植面积下降而导致的减产风险。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经济数据走弱,导致全球指数及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挫,但对于农产品市场,特别是国内玉米市场的远期定价并不具有指导性意义,相反当前的玉米现货弱势,主要是由于国内中间物流环节出现结构性失衡,并叠加了天气、经济数据等多重利空因素,导致国内玉米现货价格背离基本面运行,抑制了正常的成本推动效应,致使中间贸易环节持续亏损。从当前市场的种种表现来看,现货价格和基本面关系的相互扭曲,正催化后期国内供求关系的进一步失衡,而利空因素接二连三的到来,延长了市场被扭曲的时间,价格大幅上行的能量得到进一步积蓄,一旦优质旧作供应紧张被市场发现,新作生长受到天气影响,再配合年内通胀及资金供应因素,玉米现货价格将在5-7月的时间窗口内,出现报复性上涨,而本年新季玉米播种期已经推迟,如生长期缩短导致国内玉米总产下降,境外资金保持趋势性涌入,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之间,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或将复制2009-2010年农产品“跨年牛市”行情。

(中国玉米网)



[ 资讯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