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豆粕跌破3950—4000一带的趋势线,弱势尽显。目前,南美大豆仍未收获,美豆低库存状态下豆类市场仍存支撑。如果后期我国恢复大豆进口,豆类尤其是年内需求仍具刚性的豆粕有再度拉涨的可能。
低库存对盘面形成支撑
今年美豆新作大幅减产已成定局,供应呈现紧张态势。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2/2013年度美豆期末库存由上年的394万吨降至313万吨,反映供应紧张程度的库存消费比由去年的4.6%下降为4.3%,为历史最低点。由于中国近两月有国储及新豆上市的供应,基本满足近期的需求,再加上国际大豆价位太高,所以进口暂放缓,对美豆出口略有阻滞,美豆动能不足所以高位回调,但美豆低库存状态仍对盘面构成有效支撑。后期在国内市场消耗完国储大豆及新豆供应后,11月份左右进口有望恢复,届时美豆出口仍有望恢复,在南美大豆确定丰产前豆类仍有可能整体高位运行。
南美丰产预期压制盘面
将于10月份开始播种的南美大豆丰产预期强烈,今年南美大豆播种面积较去年将有所调高。据美国农业部预估,今年阿根廷种植面积为1970万公顷,较去年的1780万公顷增加9.6%;巴西种植面积预估为2650万公顷,较去年的2500万公顷增加5.7%,新年度南美大豆产量极可能出现明显增加。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2/2013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将达5500万吨,较去年增加34%;巴西大豆将达8100万吨,较去年增加24%。南美大豆产量增加,则国际大豆供应紧张态势将会有所缓解。如果后期南美大豆生长期确实风调雨顺,则这种压力将会完全释放在盘面上,届时市场有可能全面转折。
后市下游需求不容乐观
虽然今年生猪行情不好,但养殖存栏量整体处于高位,较去年同期呈现明显增加态势,对盘面构成一定支撑。但春节过后将进入生猪养殖淡季,存栏量将会下滑,对原料的需求可能会下降,对豆粕盘面的支撑将减弱。
杂粕替代压力逐渐增加
豆粕与杂粕具有一定替代性,但因豆粕自身的营养优势,一般情况下其他杂粕对豆粕的替代性有限,令豆粕的刚需较强。不过随着豆粕的急速拉涨,豆粕与同为蛋白原料的菜粕、棉粕价差进一步拉大,棉粕、菜粕的替代优势将会逐渐显现。目前菜粕与棉粕价格相当,豆粕与其价差在1800元/吨,虽然较2008年的价差1900元/吨仍低一些,但过度拉涨后豆粕将受到替代品的相对阻滞。尤其是随着棉花收获、新棉粕12、1月份的上市,这种替代压力将逐渐增加。
资金拉涨意愿高位背离
在豆类的这轮上涨中,资金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去年年底以来,美豆基金净多单增持非常明显,说明大型机构对盘面走势的高度看涨。据CFTC统计,美豆基金净多单从年初的4万手增加到5月份近25万手的峰值,豆粕基金净多单一度从年初的负值增加到5月份近10万手的峰值。不过5月份之后基金净多单出现不断减持,而价格继续走高,资金开始与价格走势出现背离迹象,说明市场可能正在经历最后一轮上涨,后期很可能面临转折。
技术分析及后市展望
连粕于8月下旬突破历时一月之余的上升三角形整理,继续上行至4200后承压回调,下方支撑3950—4000、3830—3850,如果能够守住此支撑位,则后期仍不排除再度拉涨、高位运行的可能。
结合基本面来看,美豆收获在即,后续产量继续调低的空间有限,减产炒作已基本告一段落。受中国大豆进口放缓影响,近月美豆出口需求出现下滑,豆类盘面失去相应支撑,出现高位回调。但在南美大豆播种及确定丰产前,国际大豆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水平,供应仍非常紧张,而中国下游需求在春节前仍存刚性,对豆类市场仍构成支撑。一旦美豆出口恢复,不排除豆粕会有一轮拉涨行情。整体而言,豆类经过回调后整体仍有望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