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9月10日电---中国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表示,地方债务风险值得关注但总体可控,持续的城市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融资支撑,应该为市县政府发行债券提供一个制度通道.
第一财经日报周一报导引述他指出,当前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需要研究如何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无限的扩大,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国内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大多数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平台以银行贷款形式实现的,这种融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短贷长用,用短期的贷款来做长期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这种模式会给地方政府带来还本付息的压力."他称.
近日国家发改委一年来首度开闸审批城市轨道项目,披露了包括苏州、杭州、成都、深圳等城市25个项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信息.据路透根据发改委官网公布的信息计算,除内蒙古和江苏的城际间铁路规划外,其余省市计划投资总规模约为6,610亿元人民币,其中由地方政府财政资金解决的资本金占比接近40%,资本金以外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对此徐林表示,这些项目只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一部分,城市建设还有其他很多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等,而这些需要大量的融资支撑.
"如果允许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可以直接发债,...评级机构需要对这个地方资产负债状况,信用级别进行评价,通过市场化的机制,计算出这个地方大概能发多少债,以什麽价格发出去."他称,这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化管理,包括建立比较完整的地方债务风险管理体系是有好处的.
徐林并指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累计加在一起,约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50%,和欧美国家的情况比起来,中国要好得多.并且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多数是用来做基础设施项目,最後会形成资产,产生直接收益.
但他也表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风险不是那麽大,但这不排除有一些地方负债水平非常高,"即使在这些高的地区,如果采取合理的债务偿还安排,也可以允许在债务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进行借新还旧,实现再融资,因为中国处在发展比较快的阶段,经过两三、五年,就回到安全线内."
在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压力下,主管债券发行的监管部门态度也有了180度的转变,不再一味强调风险,而是愿意为城投债发行开绿灯,以向地方融资平台输血,为基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