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击
食材冷链运输全程-17℃
要说今年啤酒节食品安全方面较往年最大的不同,当属全新推出的标准系列配餐。标准配餐以慕尼黑啤酒节作为餐饮寻标和达标的参照,由经过啤酒节办公室严格审查的15家厂商提供,食品入城后全部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并登记备案,这样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食品的安全,也改变了原来现场烹制加工食品的情况。
那食品是如何运进啤酒城的?记者特地走访了为本届啤酒节供应兔肉和鸡肉的青岛康大食品有限公司。其负责人韩先生向记者透露,康大此次参节的总重20多吨的20多种单品,是为本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特别定制的,在质量上绝对高于出口标准。每晚11时,这些生鲜食材会以“冷链物流”的方式运入啤酒城 ,这其中有一连串的讲究:“产品首先要从冷库进入冷藏车,车尾要与冷库出口相接,还要放上特制的橡胶帘防止气温变化;进入啤酒城后,再从冷藏车放入大篷冷柜,时间一定要控制在40分钟之内;然后,再由各大篷取走。”
“别管外面多热,这些产品恒温-17℃。”韩先生介绍,在康大的吧台上,摆放的都是展品,摆设超过3小时的展品就要被丢掉。
啤酒节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的张主任告诉记者:“八大系列,合理搭配,从根本上提升了节日的供餐层次和水平,实现了节日食品、标准质的提升。开节以来,游客们的反映也是比较满意的。”
第二击
餐具至少高温消毒15分钟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仅仅从源头上控制还远远不够,入城后的食品监管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方面。在奥古特啤酒大篷,很多游客刚落座就开始寻找美食。这里既有诱人的加州奶酪大虾、水晶鲍鱼,也有鸭脖、鸭头 、泡椒凤爪、甜晒虾皮、酱香黄瓜条等小吃,明码标价。来自丽天大酒店的6位大厨掌勺。“为了保证夏季食品的安全,当天的备料当天用,食品不过夜,并且进行了证、票等登记备案。”大厨李先会说。
捷克黑山酒堡今年特地邀请金海大酒店厨师坐镇,现场负责人王总透露,“要看食品卫生有捷径:一看它的摆档,二看它的厨房,三看它的工作人员。”王总透露,“每天晚上下班前最后一件事是全面清理,早上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消毒剂消毒。平时生熟盛盘、刀、砧板都要分开放置,用完后要在高温蒸箱中蒸15~20分钟消毒。”
记者了解到,今年啤酒节办公室提出了“五证齐全、把紧两关、明码标价、名物相符”的要求。“五证”即工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明、从业人员健康证及从业人员岗上培训证 ;“两关”即食品原材料进货关、违规使用添加剂关;“明码标价”即所有食品必须逐项逐个标明价码;“名物相符”即食品名称与所卖食品必须相符。
第三击
每天三检安检员写日记
在啤酒城里有一群专门“找茬儿”的人,他们就是食品巡检员。一位食品巡检人员说:“从激情广场到奥古特大篷,每天都要绕上3遍。一路上只要和吃的有关,都要认真检查,记下"食品安全检查日记",有时候还要抽样回去做化验。”
记者在现场看到,五名食品安全巡检人员组成一组,不仅要对前台的食品仔细查看,还要翻看冰柜中保鲜食材的新鲜程度,甚至查验接触食物的服务人员有没有戴一次性手套、衣着卫生、指甲长度等。检查完外围后,他们还要对厨房整体卫生、厨房工具消毒、垃圾污水排放等详细询问。
据悉,为了更好地利用世纪广场啤酒城总体布局设计优势,今年啤酒节办公室特对啤酒城内所有的啤酒餐饮大篷实施了网格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这样做不仅增强了经营单位自律意识,实现了无漏洞、无差错的网格化无缝隙执法监督管理,同时又加大了对加工环境卫生差、超范围加工凉拌等食品安全的重点检查,从监管上保证了食品安全。
文/通讯员葛凤鸽 图/本报记者 张伟陆金星 记者 娄花 周晓荷 王元孔 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