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引导着每一位游客的消费,他们带给每一位游客欢乐,他们在幕后忙碌着,他们就是啤酒城里的老板们。8月19日、20日,记者分头跟踪采访了4个啤酒城的老板,习惯了游客们的狂欢、尖叫,他们在相对僻静的地方盘算着自己的生意经,虽然有的一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的觉,还有的几天就瘦了一圈,但是看到游客们来到自己的大篷里尽情happy,他们也把自己的“累”远远抛在了九霄云外。
卡士堡女老板 杨宁
16天能赚二三十万
这几天是卡士堡美女老板杨宁最为忙碌的几天。“从上周六开始人就爆棚了,一晚上最多能翻桌三次。”火爆的生意,给杨宁带来了“滚滚财富”,也让她的身体有点“吃不消”,虽然杨宁一直在笑着,但眼神里的倦意十分明显。
这已经是杨宁第三次来啤酒节了。“我不是真正的老板,大篷的很多事情都是我老公在料理,我是有工作的,现在是请假出来帮他。”
然而,这个帮忙的工作可不轻松,每天早上九点左右,她就要来到啤酒大篷 ,对所雇的60多名员工进行培训,然后把他们各自安排到岗。协调演出、统筹现场,直到次日1时多才能回到浮山后的家中。
在啤酒节开节的第二天,她在啤酒城呆到了凌晨两点多 ,回家已经三点了,“睡了三个小时,第二天六点又起来了。赚这个钱也是个幸苦钱,只能趁着中午客少的时候稍微休息下。”
如此辛苦,杨宁还是愿意去赌一把。“这就像是投资,有风险,也有收获。”她回忆说,就在 2010年,青岛接连下雨,包括他们在内的不少啤酒大篷都赔了。可谁也没想到,2011年的啤酒节上天格外眷顾,最后结算竟然有70万左右进了腰包。
今年能赚多少钱?她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门头装修20万,地板、吊顶等大篷装饰30万左右,还有场地租金40多万,加上灯光、音响设备和其他配套设施,整个大篷的物质投入大约在 120万左右。卡士堡聘请了60名工作人员,16天的工资至少在 6万多元,演艺人员的费用每天也得一万元。“还有许多朋友的宴请,这些也是很大一部分开支。”
“今年的啤酒节换了地方,谁都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因此酒水价格、美食价格都没变。平均一天1000多人,进账10万左右,多的时候,一桌子就能消费七八千。”这么算下来,16天收入在 160万,加上出租门头房所赚的20万。“今年,我估计能净赚20万到30万。”
科隆巴赫大篷老板之一 贾迎军
“现在也会说几句外语了”
作为啤酒城最大的科隆巴赫大篷的负责人之一的贾迎军,趁着中午两点多游客还不是很多的时候,在电脑旁计算着开业以来的客流量、进账情况。很多人来这个大篷的时候都会被弥漫着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城堡”门头所吸引,游客们纷纷拍照合影。
“这样的装修设计给游客带来了视觉冲击力,但是我们这方面的总投入已经达到了200万元。”贾迎军说,大篷占地2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哈”酒,按照平均一天2000人计算,大约200桌,每桌平均大约为五六百元,这样每天进账大约为10万元,再除去每天演艺人员的大约一万元的开支,以及 100多个服务人员的人工费(平均每人每天大约100元),16天算下来,赚的钱还说得过去。
虽然赚的钱可能不是很多,但是对贾迎军来说,每天从早上9点30分到晚上11点,基本上都待在啤酒城了,贾迎军平时是做销售工作的,时间相对自由,对于啤酒节他明显感觉到了累,“熬过这些天,就想好好睡一觉。”贾迎军在啤酒节的休息时间,最多就是坐在凳子上跟来找他的朋友说说话。
他平时是做销售的,有着丰富的营销经验,“在啤酒城吸纳客人,最主要的是演艺人员,因此,他们挑选的节目质量比较高,这是除了美酒外大篷里最主要的营销方式。”贾迎军介绍,今年德国科隆巴赫啤酒堡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170多人的演艺队伍,每天都为游客上演近50个表演,从每天上午10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周末演出时间会延续到晚上11点。
对贾迎军来说,啤酒节让他接触到了世界各地人群,“以前不大说外语,现在也能说几句。”贾迎军说,虽然很累,但是也长了见识,最近的数据统计显示,来逛大篷的外地客占了8成,外地游客基本把啤酒节当成来青岛旅游的第一站。
非洲金羚羊大篷老板之一 彭坤泉
明年要开台湾啤酒大篷
尽管这是第一次来青岛啤酒(600600,股吧)节,但是青岛市民的热情给彭坤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自己带来的产品也卖得很好。不过,整日在喧闹啤酒城内呆着,彭坤泉感觉自己的脑袋几乎要“炸”掉了,再加上思乡心切,彭坤泉说,等啤酒节结束后,他一定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泡泡温泉好好休息一下,再回趟台湾跟家人好好团聚。
“青岛人的酒量不错”
面色红润的彭坤泉今年将台湾的果啤带到了金羚羊啤酒大篷,说起他带来的果啤,彭坤泉滔滔不绝。“这种果味啤酒我们经过五六年的研究才成功,我们有自己的专利。”拿来一罐凤梨果啤打开,彭坤泉热情地邀请记者品尝,“怎么样?是不是非常好喝?”彭坤泉说,直到去年台湾的相关单位才允许他们公司售卖这款果啤,在台湾试卖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获得商机,他们便将这款啤酒带到了青岛的啤酒节上。
在金羚羊大篷门口,彭坤泉新产品的摊位前人来人往,由于可以先尝后买,让他赢来了不少回头客,这也让彭坤泉深切地感受到了青岛人的“酒量”。“有的尝了以后感觉不错,就再回来买,有的还回头好几次,成了我们的常客,青岛人的酒量我看很不错!”一边笑着一边喝了口扎啤,彭坤泉告诉记者,由于是买一赠一 ,现在每天都能卖出七千到一万听,销售状况非常好。
吃到甜头的他已经定好了计划,明年一定要在啤酒节开一个“台湾啤酒大篷”,不仅仅售卖台湾啤酒,还要把台湾的各种小吃带过来,“台湾有一百多种特色小吃 。”彭坤泉说,像是台湾臭豆腐等这样的小吃 ,与青岛当地小吃的口味非常不同,如果青岛市民可以吃到的话,那他和青岛人肯定都“赚翻了”。
喧闹中惦念台湾家人
彭坤泉的家人都在台湾,年逾60的他现在是自己在大陆打拼。不过,青岛人民的热情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陆的同胞都非常友好,现在两岸的经济已经不可分割。”除了人文气息,他说青岛的气候也是好得不得了,彭坤泉竖着大拇指向记者表示。
谈起这里和台湾的不同,主要是饮食上的偏咸口味让他颇难接受。再加上整天在啤酒城内,喧闹的音乐声让他感觉有些受不了。敲了敲自己的脑袋,他告诉记者说,等到啤酒节结束,一定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泡个温泉,好好休息一下。每天在啤酒节上忙活到深夜12点多,早上起得又比较早,他感觉自己快累垮了。
一说起自己的家庭,彭坤泉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我孙子都有了,能不想家吗?”彭坤泉拍了拍记者的肩膀说,现在最好的就是青岛可以直飞台湾,“我每两个月就要回一趟家,看到自己的家人我的心就能平静下来。”
小摊贩老板 韩强
开个冷饮店16天赚3万
顶着酷暑逛啤酒城,一杯冷饮成为除了啤酒之外最好的饮料,啤酒城里卖冷饮的小老板的腰包也鼓了起来。“这一季下来,差不多能赚三万块钱吧。”8月20日啤酒城里,来自河南的韩强告诉记者。
韩强的店不大,只能摆下两个冰柜,供三四个人在里面休息,但可别小看这家小店的赚钱能力。在这里,瓶装可乐、果汁8元/瓶,听装可乐6元/听,矿泉水4元/瓶,基本是超市售价的3倍左右。因为有着位于啤酒城中心的地段优势,韩强一天能卖出2000瓶左右。
“我们的租金是两万二,再除去人工费、电费等,基本上啤酒节期间可以净赚3万元左右。”这对于他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是在青岛大学附近一家餐厅做厨师的,现在正值放暑假,餐厅工作不多,我就过来了,生意还不错。”
别看赚得多,韩强付出的也不少,每天早上9时到晚上12时,他都需要在冷饮店里坐着,“实在是难熬”。然而,他还是愿意明年再来参加啤酒节,“毕竟还是有的赚。” 文/图 记者 娄花 周晓荷 王元孔